○石东利
范妮·欧文是一位英国上校的女儿,她还有个姐姐——玛丽娅。奥古斯托是罗德伊洛庄园的年轻领主,经常去欧文家的庄园,曾与玛丽娅私定终身,但又发现自己迷恋上了范妮。卡米洛和奥古斯托都是范尼家的常客,两人甚至还在附近租了房子。与奥古斯托将两性关系正式化不同,卡米洛仍旧在舞会上设计着他的恋情,将两性问题交付给诗意而不道破。奥古斯托向卡米洛坦白了自己先后迷恋上同一个家庭的两个女孩——玛丽娅和范妮。这种摇摆不定必然不可能被这个家庭接受,于是他选择了与范妮私奔。
报纸上报道了这起私奔事件。一时间流言四起,关于私奔的丑闻甚嚣尘上。有人听说,奥古斯托得知了范妮在与他互订终身、筹划私奔期间还与卡米洛通信后,出于嫉恨将婚姻搅到万劫不复的地步。他在家中将病态演绎到了极致,限制范妮出行,将她禁锢于孤独与幽闭之中,两人饱受不幸的吞噬,最终双双离世。整座城市的控诉都落在了卡米洛瘦削狭窄的肩膀上。卡米洛被指控为“那场私奔事件的制造者、参谋者和协助者”,遭受了来自生者和死者的谴责,一生饱受折磨。这部讲述爱情悲剧的葡萄牙小说《范妮·欧文》,近期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阿古丝蒂娜·贝萨·路易斯是葡萄牙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出版作品50多部,包括中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游记、剧本等,被译为德语、法语、希腊语等多国文字。2004年,她获葡语国家最重要的文学奖项——卡蒙斯奖。葡萄牙文学史家安东尼奥·若泽·萨拉伊瓦认为,阿古丝蒂娜创作的小说堪称史无前例,在20世纪的葡萄牙文学史上,她有可能成为继“天才诗人”的费尔南多·佩索阿之后的又一个奇迹。
像阿古丝蒂娜的所有作品一样,《范妮·欧文》筑起坚不可摧而又抖动摇晃的壁垒,令人眼花缭乱、神魂颠倒、心驰神往,却又毫不留情地使人陷入忧伤。范妮的心脏被保存于酒精中,存放在罗德伊洛小教堂里的一个小罐子内,甚至有照片为证。她的尸体做了防腐处理,被放在玻璃盖板的棺材里,如此一来,奥古斯托便能好几个小时连续不断地凝视着她。好几个月,她的尸体就一直被安置在顶楼,直到后来才被转移到她母亲的家族罗莎·平托家的墓地。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使用了若干位真实的作家作为书中的人物,如卡米洛·卡斯特洛·布兰科、还有帕斯科艾斯、里贝罗等。
阿古丝蒂娜的多部小说被葡萄牙电影大师曼努埃尔·德·奥利维拉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如《范妮·欧文》改编为电影《弗兰西斯卡》,《冒险的土地》改编为电影《修道院》,《河流的母亲》改编为电影《悸动》等。奥利维拉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根本就没有事先说好。我看了这本书,为它所吸引,因为要把《范妮·欧文》拍成电影的想法很早就在我的脑中形成了。”1981年,步入古稀之年的奥利维拉宝刀不老,拍摄了“爱情挫败四部曲”的终结篇,即根据小说《范妮·欧文》改编的电影《弗兰西斯卡》,也由此确立了他在国际影坛的地位。
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关切,总是会在相当程度上以艺术的方式,通过重大事件的书写和日常生活的描绘,具体而微地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反映。为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策划、组织翻译出版了“一带一路”国家当代文学精品译库。“译库”根据语言文化和地缘因素,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成若干区域,并以此区域为基础,形成相应的若干系列,如“中亚与高加索系列”“斯拉夫东欧系列”“中东阿拉伯系列”“西南欧与北欧系列”“东南亚与南亚系列”等。入选作品原则上每个国家限选一部,且大多是近20年出版的新作,题材上反映当代生活,体裁上以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为主,艺术上有较高水准,在该国有一定的代表性。《范妮·欧文》是“译库”西南欧与北欧系列之一,由卡蒙斯合作暨语言学院资助出版,这也是近年来葡语文学译介的最新作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翻译是语言艺术的再现。这部小说中译本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徐亦行和麦然合作翻译。徐亦行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葡萄牙语教研室主任、葡萄牙里斯本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葡萄牙功绩勋章获得者,其主编教材《葡萄牙语综合教程》荣获中国外语非通用语优秀教材一等奖,是全国高校葡语专业首选教材。两位译者对葡语和汉语驾轻就熟,把19世纪葡萄牙上流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小说的精神实质和艺术境界充分地展现了出来。希望读者能够体会到茅盾先生所说的:“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