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良
一提到剪纸,人们总是想到过去贴在窗户上的薄薄的纸片,那是惯常的认识。其实,现在的剪纸作品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装裱形式。比如,剪纸“茶”字可以镶在镜框里,做成小摆件;多彩的剪纸画眉鸟也可以镶嵌在两个玻璃板中间,做成绝佳的室内装饰品。前不久出版的《中华技艺书系·剪纸》一书对此有着详细的介绍,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睹为快。
“中华技艺书系”是由笔者策划和主编的一套丛书,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为收录对象,所收录的手工艺品都是活态的,并且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剪纸即为其中之一。这套书力图突破传统的出版模式,将图、文、音、像相结合,全景式地展现各门技艺的现实价值与艺术价值。读者不仅可以通过精美的图片、活泼的文字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还可以通过扫描书中设置的二维码,收听、收看相应的语音和视频资料,在提高自身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
本着这个原则,《中华技艺书系·剪纸》一书首先在章节设计上作了创新,虽然也是按照剪纸的题材进行分类描述,但这里的分类照顾到了剪纸的现实功用;其次,在内容编排上着力展现剪纸的装饰之美,也就是把剪纸在现实生活中的装饰功能揭示出来;再有,文字运用方面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剪纸的装饰之美,并穿插进相应的古诗词或剪纸背后的故事,扩大整本书的信息容量。
作为融媒体出版的探索之作,《中华技艺书系·剪纸》一书除收录了100多幅精美的照片之外,还设置了25个二维码(15个音频、10个视频),扫码不仅可以听到与文字内容相关的故事,还可以看到相应的视频演示。特别是视频内容,包含了一段展示剪纸蝴蝶制作过程和关于剪纸如何在居家装饰和公共空间中摆放的问题。
视频制作目的是与该套书的设计初衷相一致的,即不以剪纸的制作技艺为重点,而是尽量展示剪纸的现实应用,也就是装饰之美。故而《中华技艺书系·剪纸》一书的视频均是实景拍摄,包括个人住宅、办公室、茶楼、饭店、书画装裱店等,使观看者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掌握它们的制作技艺不应成为爱好者们的首选,如何使用它们装点个人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提升每个人的生活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养在温室里的装饰品,而要活在当下,活在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这是《中华技艺书系·剪纸》一书的设计初衷,也是整套丛书的设计初衷。当读者翻阅这本书的时候,如果能够产生这样的印象,就算达到了我们开发这本书的目的:原来剪纸可以用在这么多的地方,能够产生如此之高的美感!
《中华技艺书系·剪纸》一书的两位作者:邢树坤先生是知名文化学者,周淑英女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传承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们联手打造这本书,可谓珠联璧合。正如该书封底的宣传语所言:在这里读懂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日常生活。我相信,《中华技艺书系·剪纸》一书达到了这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