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产业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原创文学 编辑 作家
~~~关键词 质量管理 高质量发展 出版导向
~~~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形势下出版物质量管理的三大策略
关键词 质量管理 高质量发展 出版导向

  ■常  川

  2022年4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开展图书“质量管理2022”专项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近年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

  新形势下出版物质量管理工作的变化和难点都在逐年增加。

  一是媒体信息量骤然提升,管理难度加大。传统出版在当前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势必面临来自互联网巨大的信息量。各类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平台或融媒体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但也催生了大量来源复杂、未经筛选的内容进入稿件,有些存在大量的文字差错,有些存在导向问题,且有时比较隐蔽。在实用主义思潮的驱使下,也催生了一批内容同质化、空洞、缺乏意义的选题,为编辑筛选和审读稿件增加了难度。

  二是读者的阅读方式多样化,传统出版物面临竞争压力。当今读者阅读的手段呈多元化趋势,传统出版物除了要面对出版业内部的竞争压力,还要面对各类手机阅读应用软件、有声读物等新兴平台的冲击。以“喜马拉雅”APP为例,2020年喜马拉雅有声阅读报告显示,听书资源和内容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增幅达63.56%,听书用户同比增长了22.23%。可见,多元的知识吸收模式正快速影响人们的习惯。

  三是出版单位或出版部门术业有专攻,而目前各社产品线多样化,容易造成各自学科质量管理不均衡。目前大部分出版单位在注重自身出版专业领域发展的同时兼顾市场,难免会涉足其他知识领域。即使自身编辑水平再优秀,知识结构不同也会导致编辑在跨学科审稿过程中出现错漏现象。这种现象在原先产品线单一的中小型出版单位体现得尤为明显,会给稿件埋下很大的质量隐患。

  在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策略方面:

  一是提升整体人员素质,为编校人员搭建“训练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编辑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和责任感非常迫切。应加强调动编辑的积极性。编辑在审稿工作中有的屡犯低级错误,有的基本功不扎实,有的缺乏导向意识,有的责任心不强,这实际上是编辑在工作上找不到发力点,没有使命感和积极性。出版单位不应仅仅局限于业务培训上,还应当让编辑人员找到为之努力的方向和使命感。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出版集团或一些出版社在参与重大编校竞赛前,会组织相关参赛人员进行集中训练,效果不错,不但竞赛成绩优异,而且集中训练的成果能够反哺参赛人员的工作实践,使业务能力长足进步。出版单位为编辑人员搭建“训练营”,把青年编辑聚拢起来,开展集训班,定期并系统地进行专项课程训练,并组织定期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质量考核体系中。第一,有利于编辑人员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并运用此指导实践工作,有益于培养编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并提升对导向隐患的敏感度;第二,能定期培养编辑人员的质量意识,反复加深印象;第三,能调动编辑人员的积极性,使编辑人员形成良性竞争,提升业务能力。

  二是对出版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完善。笔者认为,在传统出版业面对手机阅读、音频软件等强大的外部压力的当下,编校质量必须过硬,同时选题的竞争力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保证出版物的权威性,突出核心竞争力。在选题策划和审读加工等关键环节,用风险管理思维进行选题管理和内容质量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选题策划、组稿阶段是监督管理的重点,选题的社会效益,作者资质和个人能力,是否是急稿、差稿,出版单位应对这些进行风险评判。另外,出版物政治导向是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应时刻警惕有导向、政治风险的选题,同时及时筛选出需要重大选题备案的选题,提醒编辑部履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

  在审读加工环节,三审三校制度是维护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质量风险评判应重点查看审稿流程的规范,以及审稿人员与稿件专业的一致性,同时要对审稿人员和编校人员的能力作出评估。在三审流程之后,发稿前的质检和导向把关也是重要一环,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差错率,是对质量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

  三是建立专业化的联合质量检测和管理主体。建立出版单位间或出版部门间的联合质量检测和管理主体,从各出版主体中抽调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组建质量管理团队,既可以弥补各出版主体专业性单一的不足,对各学科进行全方位把控,还有利于分析出版主体与各自产品的契合度,打磨各自产品线,互相扶持,形成优势互补。此举也能把各出版主体长期捏合在一起,增强整体凝聚力。

  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引导各出版部门通力合作,倡导“工匠精神”,推进文化意识先行。从出版单位着眼,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强化人员素质,强调质量管理专业化,完善出版管理流程既有利于出版单位政治导向的把握,强化内容质量,也有利于提高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从行业着眼,如果能够建成整体的、实用的、可操作的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整合各出版单位优质作者和编辑资源,并结合优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专业化的联合质量检测和管理主体,对出版流程加以完善,对出版单位进行优势互补、平台互补、人员互补,可以推进行业整体质量高效发展,切实达到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的愿景。(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题/第十四届韬奋出版奖
   第03版:出版专题
   第04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5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分销新视野
   第08版:分销新视野/金牌经理
   第09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0版:奇迹童书大赏
   第11版:出版专题
   第12版:优案推介
   第13版:2023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14版:2023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15版:2023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16版:2023第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推展
   第17版:产业观察
   第18版:精品精荐
   第19版:精品精荐
   第20版:行情报告
新出版环境下如何做好原创文学
新形势下出版物质量管理的三大策略
《四部医典曼唐图解》推动和创新藏医药发展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产业观察17新形势下出版物质量管理的三大策略 2023-04-14 2 2023年04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