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奇妙而特殊,出版一本图书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编辑和作者在这协作过程中,逐渐融合于作品,精神相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编辑与作者如何沟通?作家眼中理想的编辑与出版社是怎样的?
10月15日,在“出版大家谈:作者·编辑·出版社”——《出版的正反面》图书分享会上,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徐海,著名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党建专家、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围绕作者、编辑、出版社之间的关系,展开一场精彩对谈。分享会由全民阅读形象大使,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制片人、主持人李潘主持。
作者、出版社和读者不仅是一个相互成就的关系,也是一个相互期待的关系。徐海认为,一个好的出版单位一定要有很多一流的编辑,一个好的编辑要具备多种素质。刘亮程认为,好编辑首先是真正能看到作品价值的编辑,并且对作品的价值有所发现、有所提升。刘益飞表示,作者期待有伯乐来发现自己,出版社希望有佳作在手,读者更希望读到精品,编辑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此前一日,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历史学博士王保顶携其所著的《前四史解读》,在天府书展期间与2位成都本土女作家洁尘、王鹤,围绕“经典古籍离我们有多远”话题,畅谈前四史出色的历史记述、文学表现和思想价值,探讨阅读古代文化典籍的现代意义。
关于如何界定经典,前四史为什么被称为经典,王保顶认为,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经过时间检验而能传承下来的才可能成为经典。《前四史解读》介绍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部史书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过程,每部书的结构体例、内容特点和所体现出的思想价值,以及版本注释情况,和流传过程当中产生的重要影响。
洁尘认为普通人读史后会变得更达观,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和维度去看自己所处的时代、环境,认知个体生命,解决自己生存中的一些困惑。王鹤将《前四史解读》比喻为搭建古典建筑,有柱、檐、房顶,也有内部装饰比如家具字画,既有大的框架也注重细节。(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