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资源建设是现代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指标,对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有重要意义,备受各大图书馆重视,图书馆也正在采取多种手段提升馆藏质量。除了内容建设,近年来,图书馆也正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拓多元的图书活动和智慧服务,用品牌形象与馆藏质量“两条腿”走路,建设资源与形象兼备的现代化图书馆。
数字赋能促融合 智慧服务新阅读
■许建业(南京图书馆副馆长)
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级公共图书馆,迄今已有逾116年的历史。截至2021年底,普通文献藏量1262万册(件),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古籍160万册,包括善本14万册,已有631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民国文献70万册(件)。2018~2021年期间,年财政拨款总额约2.2亿元,其中年均文献购置费2229.76万元。南京图书馆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和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2018年以来,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
加强资源建设与开发
助力文化传承
作为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和江苏总书库,我馆扎实规范地推进文献资源建设。设立馆藏文献采购委员会,先后制定《南京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文献采选条例》等制度,合理规划与适时调整馆藏结构,科学规范文献处置流程,促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协调发展。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与发展,截至2021年底,馆藏纸质书籍达到1262万册,对外服务的数字资源总量达到751TB(太字节)。作为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省级分中心,我馆严格执行编目规范,不断提升编目绩效。积极开展“陶风采—你选书,我买单”读者荐购服务(PDA),迄今读者参与选书总册数已超47万册,读者总参与人数超26万人次,合计码洋超1700万。2019年我馆与江苏凤凰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更为紧密的“馆社店”业务融合发展模式,助推江苏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1年底,馆藏古籍均已进行普查编目整理,总量约20万部计160万册(件),《南京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于2019年正式出版,收录馆藏古籍书目数据8.6万余部;民国时期文献普查编目为图书73104种、期刊2068种、报纸11568种计70万册(件)。2018年以来陆续整理出版了《南京图书馆藏未刊稿本集成》《南京图书馆藏民国统计调查资料》等古籍与民国文献16种631册,其中不少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国家重点古籍出版资助,“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资助,国家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出版资助。
在资源数字化方面,近年来,南京图书馆联合13个设区市馆以“江苏记忆”大型文化数据库集群建设为总框架,包括文化遗产和当代文化两条主线,全面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截至2021年底,共建成42个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总容量超过120TB。2019年,建成并完善全省共享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云服务管理平台——“江苏公共图书馆云”,建设了“江苏省公共图书馆大数据服务平台”。2020年12月,获得省文旅厅首批重点实验室认定,通过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共建,开启了全国省级图书馆大数据应用实验实践的先河,积极探索数字赋能、智慧服务的新途径。
乘数字之风 提升内容服务质量
开展精准服务,彰显文化担当。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聚焦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服务和活动资源,构建了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体系。未成年人服务以特色精品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为纽带,对接社会资源,构建少儿活动矩阵,通过成立书香童年俱乐部,在年度“南京图书馆阅读节”“七彩的夏日”“缤纷的冬日”活动期间以及其他节日期间,常态化地开展分级阅读活动。以“关爱之旅、你我同行”为主题,贯彻国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2020年底起,推出面向老年群体的以智能手机应用为主的公益培训。
数字赋能阅读,信息服务提质。我馆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的新路径,通过实施商用数字资源购买和自有数字资源建设互补并进的机制,既为专家学者提供及时可信的学术研究支撑,更为广大读者提供内容丰富的数字文化阅读资源。推出的“南京图书馆资源统一检索与知识发现平台”“南京图书馆电子书刊”数字阅读平台,有效提升了数字阅读的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APP、手机借还书小程序等新媒体平台为读者提供各种图书馆服务,实现了在线预约、办证、网上借书、馆藏搜索、续借、电子阅读等功能。积极打造“陶风网借”文化惠民项目,提供的“网上借书,送书到家”服务,现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台不仅为读者提供馆藏纸本图书送书到家,还集成本馆电子书刊及自建数字资源,形成了纸电一体的服务方式,发挥了良好的互补效果。
后疫情时代的信息资源建设呈现出加速数字化的态势,开放获取建设模式的价值进一步显现,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趋于云端化、结构化、精准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显然需要优化数字资源占比,提高资源数据化结构化程度,拓展数字资源应用权限,扩大数字资源传输通道。围绕新时代资源建设提质增效目标,图书馆界应充分发挥其职业专长,特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要保持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相对优势,广泛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切实尊重知识产权和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馆藏、用户、活动与管理的数据关联与数据挖掘,努力实施图书馆业与出版发行业之间的项目合作,提供协同创新所需的精细化数据与云服务平台。加强图书馆业务系统与编辑出版及发行系统之间的匹配响应、合作项目中的服务端无缝对接、馆社店责任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深度交流与系统培训。
多形态活动 深化全民阅读推广
拓展空间,延伸服务。在优化现有馆外流通服务点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覆盖范围、用户需求、资源建设等要素,以“小而美”“多而精”为主要特点,通过社会化合作方式陆续打造了11个富有创意、特色化、主题性的新型阅读空间,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公共空间。近来通过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内涵,联合连云港市县两级文旅主管部门与服务机构,推动公共阅读向海岛延伸,实现了全省有人居住的海岛书房全覆盖。实施“书香机关 悦读阅美”流通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机关+主题”管理模式,在各机关单位间形成闭环开放,实现“书香机关+陶风采+网借”通借通还的服务新业态,为业界新型阅读空间构建提供了南图方案。2019年以来,在文旅融合实践、特色空间建设等方面先后打造了“江苏文旅书亭”“文化走读”“书海识·遗”等文旅融合项目,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咨询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级公共服务(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江苏省唯一获得立项的文化类别公共服务项目。“智慧典阅”项目作为省级文化科研项目,通过RFID(射频识别)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助力文献类固定资产的智慧化管理,目前工作有序推进中。
深耕品牌活动,增强文化自信。作为全民阅读的主阵地,南京图书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化建设上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批颇具特色的阅读推广品牌。2018~2021年间,先后推出:南京图书馆阅读节、江苏省少儿数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讲座、阅读马拉松、“百馆荐书 全省共读”、“南图姐姐”——天天悦读“1+X”阅读活动、“文化走读”、“书海识·遗”、“关爱之旅 你我同行”、“江苏作家周”等10项品牌活动。
致力于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常年举办优质、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注重活动宣传推广。近年来,我馆新媒体平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线上文化供给和智慧化服务互动,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4.23世界读书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统节日、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系列活动,线上荐书、讲座和直播活动广泛“出圈”,官方微博继续入围“全国十大图书馆微博”,位列“江苏十大文旅系统微博”榜单第二名。2020年底,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了“书香精灵”IP形象,赋能外宣品牌,通过微信商城表情包、动画宣传视频、文创衍生品、kt宣传展板及微信微博线上活动等形式,赋予IP形象广泛的传播性,增加了用户与本馆的黏度。
以公共图书馆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中国公共阅读服务体系,需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资源和基础服务,持续发挥阅读资源供给、阅读推广服务的主阵地作用。全民阅读的再上层楼,需要包括图书馆界在内的公共阅读各相关方携手共进,统筹传统阅读阵地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充分发挥实体阅读设施与网络阅读平台功用,持续优化馆藏结构,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品牌示范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阅读服务方式,以润物细无声的馆员智慧和能力,为涵养全社会阅读的优良风尚再立新功。
打造四季品牌活动 掀起金陵阅读推广高潮
■焦 翔(南京图书馆学会理事长、金陵图书馆馆长)
金陵图书馆读者近年来的借阅行为呈现两大趋势。一是随着我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日益彰显,读者到馆的目的更加多元化,从以借书为主转变为借阅并重,除了到馆借书,很多公众走进图书馆是为了参加活动、阅览、自习、参观、咨询等。二是“一老一小”的借阅需求在我馆的服务人群中越来越凸显。一方面,少儿读者作为我馆的重要服务群体,图书外借量近年来稳居第一;另一方面,老年群体的到馆和办证量也在稳步增长。为适应上述趋势,我馆在采购政策上的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服务功能,通过提升图书采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全馆的阅读活动、对外交流等多元化业务提供文献保障。二是加大少儿图书的采购比例,并依据少儿阅读分级、分龄、分时的差异化特点,科学化配置少儿图书。三是关注老年人的阅读需求,逐步建立适老化文献保障体系。综上,我馆秋季馆配将重点关注适合老年群体阅读的大字读物、少儿类获奖新书和精品图书。
此外,在全力推进科技强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馆立足现有馆藏,持续充实特色馆藏积累,在继续发展南京地方文献、民国文献、戏曲文献等特色专藏的基础上,以需求牵引、特色鲜明、专业精深为目标,重点推动文旅融合、南京学、文学之都、长江文化等特色专题建设。
在采购模式上,我馆采取以传统采访模式为主、读者决策采购(PDA)服务模式为辅、两者互为补充的馆藏发展策略,共同建构多元、丰富、动态的,与读者需求和图书馆功能定位相适应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未来,我们将结合图书馆管理系统升级,探索智能化采选之路。
谈起阅读新服务,在经历疫情读者不能到馆读书借阅后,我馆在2022年对开展了7年的常态化服务项目“你选书,我买单”进行全新升级,由以往的线下服务,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线上“你选书,我买单”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依托南京共享图书馆“书服到家”平台,参考多方反馈,经过多次调整,于2022年11月3日正式开启。读者在南京共享图书馆线上平台选择想看的新书,按借阅流程操作后,就可在家中收到图书馆为读者专门采购的新书。该项升级通过创新参与方式,打造更先进、更便捷的荐购模式,让更多读者享受到更现代化的图书馆借阅服务。
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阵地之一,金陵图书馆近年来在阅读推广体系化建设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将之前碎片化的阅读推广活动汇集到统一平台上,自2016年起形成了以季节为主线贯穿全年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体系——“阅美四季”。即:冬季“阅美·迎新”,以迎新年等为主题打造阅读推广跨年活动季,围绕元旦、春节开展迎春送福活动;春季“阅美·书馨”,以世界读书日、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南京读书节等为主题打造阅读推广活动季;夏季“阅美·欢欣”,打造七彩夏日暑期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季;秋季“阅美·悦心”,以“读者节”为平台打造书香金陵阅读推广活动季,掀起全年读者“阅美”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的高潮和总结。
“读者节”是读者自己的节日,由金图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率先创建,春天启动的“阅美”系列主题活动赛事,以及年度优秀读者和志愿者等评选揭晓也都在每年秋季公布和颁奖。首届“书香南京”——金陵图书馆读者节于2015年秋季拉开大幕;三届金图读者节后,于2018年秋季升级为两年一次的“书香金陵”——南京市公共图书馆读者节;今年秋季,面向全市少儿读者群体的2023南京“小小书香”读者节也全面启动。在南京市文旅局的指导下,读者节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共享及品牌升级,汇聚全市公共文化优秀服务成果,集中回馈市民读者;纵览区域图书馆文化特色,展现出行业风采。今后,读者节也将继续立足图书馆,面向南京城,辐射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