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栩(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文化强国战略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文化强国必定是出版强国。《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出版工作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出版是与大众工作生活结合最紧密、传播最广泛的业态,是文明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依托,是文化软实力中的硬通货。
科技出版举足轻重,提升文化软实力,体现科技硬实力
科技出版是科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科学技术及其文化研究、传承创新最直接、最重要的基础,因而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是提升科技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对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科技出版既是我国科技类出版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等硬实力的体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科技出版在出版全局中举足轻重,科技出版的重要性在国家层面评选产生的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和奖项上可管窥一斑。
笔者经过梳理和统计发现,“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所列的10个规划重点有7个规划重点与科技类出版相关,“十三五”期间入选的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共3221种,其中科技类图书出版规划即“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图书出版规划877种,占图书规划总量的27.2%。2022年公布的“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共1929种,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图书出版规划473种,占图书规划总量的24.5%。
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于2007年,设立以来共评选资助了6800多个优秀出版项目,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大国家设立的基金。纵观这几年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和分类变化,将其进行整理,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时政类;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类;三是艺术、历史文化、文学辞书、古籍类;四是工程技术、医药卫生、自然科学、农业、生命科学类。第四个分类即为科技类。经过分析和统计,科技类占总体资助项目的比重为21%~31%,平均占比约26.76%。据统计,科技类图书在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的占比为27.23%,与笔者上述统计数值接近。
以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为抓手,提升科技出版实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是科技类出版物中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且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科技攻关需要的科技出版精品,是科技出版实力的集中体现。入选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的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都是科技出版项目中的优秀代表,许多项目更是多种荣誉或基金项目“加持”,有的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或“中国出版政府奖”,有的实现了版权输出,他们都符合国家需求,传播了中国声音和中国经验。比如,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药材鉴定图典》是同类专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它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其英文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其第二版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同时,该书成功实现了韩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等10个语种的版权输出,充分显示出该重点出版项目的价值和生命力。以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为抓手是提升出版社出版品牌和科技出版实力、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人才培养为基点,促进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出版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人才也需要有过硬的本领。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出版人才,对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全局性意义,并直接关系到文化强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以下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试论出版人才的培养路径:
一是大处着眼,抬头看路,把握国家宏观政策方向,了解行业学术动态
出版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方向,学深悟透出版和科技领域的重要文件精神,把握宏观政策方向,服务国家需求,是做好科技类出版项目的前提。科技类出版项目的科技属性还要求编辑必须把握相关学科研究动态和新学科发展动态,并熟知学科带头人,这是做好科技类出版项目的基本功,是编辑搭建和储备 “行业资料库”和“专家资源库”的重要途径。
二是小处着手,低头拉车,打牢编辑业务功底,夯实专业学科知识
一方面,许多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部头大,多由多人或者团队合著完成;另一方面,科技类书稿有大量的图表,书写体例、单位和术语前后不统一、概念不准确的情况十分常见,统稿难度较一般书稿大。此外,重点出版项目的申报及版权输出项目的申报和执行,需要编辑具备一定的“笔力”将蓝图构想诉诸笔端。因此,在项目操作过程中的精耕细作和过硬编辑业务技能尤为重要。
科技类图书的科技属性,使得科技出版的学科交融性更强,这就要求科技编辑除具备一般的编辑业务能力外,还要具有所涉及科技领域的专业素养,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能跟专业领域一流专家对话,以较强的科技悟性和敏锐的行业嗅觉从微观方面整理和萌生具有前瞻性和高质量的选题。
加强选题策划,创新传播方式,推进科技出版“走出去”,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谋篇布局,做好项目策划。选题策划的质量决定了出版项目的生命力。出版项目策划是开端,好的开端及执行规划,能使选题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优良基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专业性强、具独创性的研究都是从某一个切入点或者围绕某一方面展开的。在了解学科专业知识和具备合理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善于从学科同一研究方向的不同方面进行重组整合,让选题结构更加系统、严谨、实用,学科体系更加完整,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产业等重大需求。例如,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的“中国植物药清源书系”(包含《中国植物药清源图鉴·种子幼苗卷》《中国植物药清源图鉴·基原植物卷》《中国植物药清源图鉴·药材和饮片卷》)开创性地“溯源”式呈现了中药材种子幼苗—基原植物—药材—饮片的鉴定,及其易混淆品种或混伪品的鉴别,学科体系更加完整,极大地提高了实用性和指导性。
创新传播方式,推进科技出版“走出去”。许多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读者群体小而针对性强,随着全民阅读的兴起、阅读模式的变化,融合出版是将重点出版项目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科技类出版精品的个性化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例如,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依托长期积累的重点项目内容资源搭建了“国家知识服务平台中医药分平台”,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了个性化的融合出版探索。同时,为相关图书配上了可扫码观看多媒体数字内容的二维码、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相关课题研究开发了“中成药冷背药方药材检索系统”、为地方图书馆中草药特藏馆搭建了中草药特色数字资源系统,等等,从多角度、多元化地扩大了出版精品的传播。
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是科技出版精品,具备“走出去”的优良基因。推进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走出去”也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科技硬实力、提升科技文化软实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科技出版“走出去”从国家政策的宏观层面、出版社的中观层面、具体业务的微观层面都有相应的方法,而最重要的则是贴合输出地国家的科技需求和输出地出版社需求,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出版社应结合自身情况,从本社品牌特色入手来对接版权贸易需求。例如,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中医中药为其优势门类,根据“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社会和科技发展特点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版权输出,将《3D男性经络穴位图册》《3D女性经络穴位图册》《3D儿童特效穴位图册》《3D人体反射区图册》版权输出到越南,将《中药材鉴定图典》版权输出到俄罗斯,将《中药饮片标准图鉴》版权输出到日本。
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必定是出版强国。科技出版在出版全局中举足轻重,以科技类重点出版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对促进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人才培养为基点,以重点出版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同时加强项目前期规划,推动后期传播,是科技出版高质量发展、出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可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