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泳波(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中国的童书市场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童书市场之一。虽然疫情给童书市场带来一定冲击,但少儿出版仍然是最大的细分板块,2023年少儿市场正缓慢恢复。
新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结构变动明显,少儿科普成为最大细分板块。少儿科普百科从2021年开始超越少儿文学成为少儿市场中码洋占比最高的下级类,今年上半年,这一势头并未减弱。其二,阅读需求日趋多元。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他们对童书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除了更加关注儿童科普、艺术、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对线上课程、阅读空间等校内外阅读服务提出了新需求。其三,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复杂。目前,童书线上销售渠道从最初的实体书店和传统电商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实体渠道、传统电商,与社群、短视频直播的新型社交电商之间的博弈,流量转换和渠道分化对产品适销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国的童书市场逐渐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童书走出国门,同时也有更多国外优秀的童书引进中国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为中国童书市场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其五,重视品牌化和IP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童书开始注重品牌和IP,通过与动画、电影、游戏等媒体形式结合,甚至异业合作,打造跨媒体的IP内容,提升童书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今年的童书出版市场面临挑战。原因有以下几点。整体消费环境需改善:疫情后,整体市场消费水平还在恢复中,对童书的消费需求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在整体消费水平不强的大环境下,对童书的需求有所降低。
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童书市场不仅面临同行竞争,还面临新媒体等新的阅读习惯和市场模式的竞争。目前的出版市场已经呈现“红海状态”,对于短视频电商等新渠道的过分依赖,使出版社丧失议价权,图书生产端利润被压缩,市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认为,童书出版市场在未来仍然会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读者需求。
根据苏少社目前经营的总体情况看,全年指标已完成过半。在大众类图书经营面临压力的时候,社内系统多维的精品生产体系给全社全年的经营指标提供了良好支撑。苏少社拥有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期刊出版三大门类,今年大众出版市场数据同比有所下滑,但教育出版的稳定和期刊出版的增长,使苏少社有较大可能完成全年任务指标。
未来童书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近几年的童书市场情况来看,知识读物或将成为少儿出版最具潜力的板块。近年来的科普热、传统文化热等贡献了很多知识性较强的优秀作品。未来,这一大类依旧值得深入探索挖掘。其次,儿童文学依托其坚实的读者基础,依然是未来市场有力的竞争者。再次,主题出版和情感教育类童书受到广泛关注,未来市场值得期待。最后,立体书、玩具书等各种新概念童书的创新发展也有广阔前景。
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内容创业者的涌入,数字阅读、听书、动画书、亲子阅读课程等新形态的少儿阅读产品,让少儿出版边界不断被拓宽的同时,也激发着读者更多的阅读需求。童书不能再故步自封于传统的图书出版发行,而要与其他领域相结合,激发新的发展潜力。
面对市场挑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应对新市场格局变化。面对苏少社儿童文学产品的市场销售下滑,我们通过重启“作家校园行”活动、打造名家新产品等方式,激活市场存量。比如,今年下半年重点打造了黄蓓佳全新创作的科幻题材作品《黎明动物园》,这是黄蓓佳的一次创作突破,也是苏少社拓展儿童文学领域的有益尝试;我们通过挖掘潜力新作家、创办大赛平台孵化新作品等方式,寻求市场增量。第四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已评出获奖产品,对这些产品编辑出版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将很快与读者见面。面对苏少社科普产品线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通过与国内优质出版社合作的方式打造低幼科普书系产品,如与党史出版社合作的“童心筑梦·美丽新时代”丛书;计划进一步完善社内科普出版机制,充分发挥苏少社专业优势,将文学性、艺术性融入少儿科普产品,打造立足儿童视角、符合儿童审美的科普产品,如《自然笔记·岭南博物》《图说中国古城墙》等。面对新生儿数量大幅下降导致读者绝对数减少等现状,我们积极打造符合互联网阅读需求,具有时代性和话题性的期刊新品种,开辟新媒体渠道,力争开创期刊经营新局面。同时,对优势期刊加大扶持力度,确保《七彩语文》等品牌期刊高质量发展,支撑刊群处于国内引领地位。面对苏少社网络营销规模小、占比不高等问题,我们将积极开展社群营销、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营销形式。天猫旗舰店从今年开始从委托经营收归自营,争取打开自营网店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