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岽(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AI使用及体验 目前人工智能(AI)已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和生活中,AI工具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我越来越多地使用AI搜索引擎,在更有针对性地准确获取搜索内容的同时避免了广告内容的干扰;日常工作中,经常组合使用AI工具生成会议纪要,快速阅读行业报告和专业论文并形成摘要和思维导图;使用AI工具润色公文、整理表格和美化PPT。
我们组织编辑团队组合使用国内AI工具应用于一本图书除印刷、物流外的出版全流程试验。选题策划环节,编辑利用AI工具增强信息采集能力,快速获取同类选题销售数据、竞品分析、读者反馈等主题数据,实现快速高效的数据遍历(按照一定顺序访问某个数据结构中的所有元素)。编辑加工环节,文字编辑会利用AI工具对书稿进行润色、翻译、校对等工作,美术编辑用AI工具创作插图,极大提升内容创作和编辑加工效率。宣传营销环节,营销编辑训练AI工具针对不同互联网平台、读者对象快速批量生成营销推文、营销视频脚本,并对达人和读者反馈数据快速分析进而优化营销策略和更加贴近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综合来看,使用AI工具后,编辑的工作效率提升60%~70%。
对AI应用的期望 目前在出版工作中使用的国内AI工具分两大类,分别是自研基础大模型和自建垂直大模型,我日常会通过2~3个AI工具的组合使用解决实际问题,最大的感受是极大地提升了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也不会担心所在职位被AI取代。被誉为GPT时代的“哥白尼”的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中指出,“未来需要的是更感性、更富有创意的右脑人,而不是理性的左脑人。”出版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出版人需要创造艺术美和情感美,辨析各种模式,发现各种机会,创造令人满意的情节,以及将看似无关的观点组合成某种新观点的能力,而这是AI所取代不了的。
目前行业普遍在选题策划(行业、产品、用户需求数据分析)、编校(内容润色和校对)和营销(营销推文、视频脚本,用户服务)环节应用AI比较多。在AI使用中始终担心使用的边界和版权问题。
我认为,AI一定会成为出版人身边必不可少的智能助手。我们应该利用AI提高工作效率,在法律的约束下有节制、有边界地使用,特别要注意版权问题和AI生成内容的甄别。AI工具可以创新性地搜索、整合与生产各类信息内容,实现信息与知识的分享,而出版人应该成为“思想者”的角色,不仅摄取信息,更创造新知,这是人类智识,机器无法替代。
工具推荐 chatGLM+Kimi+秘塔AI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