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山大学出版社成为全国首批大学出版社转制试点单位之一,更名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完成事业单位向企业体制的转换,成为真正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和完善高校出版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出版企业,营造同工同酬、多劳多得、正向激励的企业管理文化,拥有图书、期刊、网络等出版资质,出版涵盖人文社科和理工农医等多学科领域,是全国大学出版社中开展全媒体服务功能较早的大学出版社之一。
中山大学出版社拥有一支学科全、素质高的员工队伍,截至2024年10月31日,员工总数为138人。出版社实行中心管理制度,现设综合管理中心(含党群工作部、行政人事部、财务部、数字出版部、仓储物流部)、编辑中心(含总编办、人文编辑部、社科编辑部、理工编辑部、医科编辑部、古籍编辑部、校对部、出版部)与营销中心(含发行部、学人书店、新媒体销售部),全资控股广东现代计算机杂志社有限公司。
多年来,中山大学出版社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潜心耕耘,砥砺前行,树立了牢固的“服务大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制定了“精品立社、项目强社”的发展战略,在学术出版、社会服务、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中山大学出版社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77项,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连续5年(2019—2023)在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中被教育部社科司评为“优秀”,连续8年(2017—2024)位列“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强”,也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6家推荐申报出版机构之一。
党建引领: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中山大学出版社一贯秉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采取“双融双促创优”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在工作思想引领、出版创新融合、实践教育培育以及文化协同增效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3年来,出版社党支部荣获了多项国家级、校级的党建荣誉。其中包括2021年中国版协“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奖,校级“先进党支部”“样板党支部”“最佳主题党日活动”等荣誉称号。由出版社党支部主办的“争先创优——青年编辑校对业务技能竞赛”,因其独特的展现形式、鲜明的专业特色以及显著的促学成效,被评选为2021年度中山大学“最佳党日活动”百强之一,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
坚守学术:打造精品出版高地
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始终将学术出版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坚守学术,匠心耕耘,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学术价值和影响力的精品图书。一是高质量完成众多国家级出版项目,涵盖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如“清代战争全史”“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南岭走廊契约文书汇编(1683—1949 年)”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发展研究丛书”“贫困治理的广东探索丛书”等;二是积极响应地方文化创新理论建设的号召,出版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研究丛书”“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文库”“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传略”等系列著作;三是与学校及各院系紧密合作,共同推出高质量系列论著。如出版了“中山大学杰出人文学者文库”(共17种),整理了包含陈序经、许崇清、杨成志、梁方仲、朱谦之、容庚、商承祚、王季思、梁钊韬等17位学人的学术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影响力;又如自2017年始,推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库”,包括“典藏文库”“学人文库”“荣休文库”三个系列,至目前累计出版共计43种,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近5年出版的图书中,《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7—2018)》获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19年)论著类优秀奖;《李锦全文集》获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21年);《旅游社区的社会空间再生产》获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获首届广东省政府出版奖图书奖并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出版物暨“百部好书”,且获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听读中国·经典作品听书再造工程》获首届广东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哲学创新与时代变奏》获广西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口腔健康知识宣教手册》被评为“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高等教育》《粤剧唱腔音乐形态研究》获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等等。
服务大学:深耕大学出版各领域
近年来,出版社积极服务大学和社会,通过出版教材、教辅、科普读物等多种形式的图书,满足广大读者的学习需求和阅读需求。特别是在服务大学方面,出版社紧密围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教材,如由夏书章教授主编的《行政管理学(第六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所出版的高校教材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外语教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出版社还积极与学校各院系合作,共同开发多种形式的教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2024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值此百年校庆之际,中山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并推出了多种围绕百年校史主题的图书。其中,《中山大学校史资料汇编(1924—1950)》全27册共60种,总字数约3460万。该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注重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从资料上体现中山大学校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和重要样本的地位与作用。此外,出版社围绕各院系的历史、杰出学人风采以及广大校友的卓越成就,精心编辑院史、学科史和专业史等10余种图书。如出版了“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百年系庆丛书”,包括《百年学科史》《名师记》《百年论文选·文学卷》《百年论文选·语言文字卷》《正青春》《从未远走的青春》共6种,涵盖了学科建设、名师风范、学术传统、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
深化合作:赋能出版文化品牌价值
中山大学出版社致力于品牌建设,通过精准的品牌策划、形象塑造和宣传推广,有效提升出版社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认知度。一方面,深度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凝练学校的文化元素,开发一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创纪念品,2024年推出《中山大学康乐园手绘地图》《写意中大》台历、校史邮展帆布袋等,深受师生欢迎;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和宣传出版成果,在北京举办新时代的中国秦汉史研究暨《张荣芳文集》出版座谈会,获得较好的学术反响;作为主办方参与2024年南国书香节荔湾大健康图书分会场,邀请颜光美、苏薇薇、田东江等专家学者举办3场讲座,展示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健康产业最新成果;媒体积极推广中山大学学术成果,传播学术精神。此外,出版社还与中山大学图书馆联袂推出“你选书,我买单”活动,丰富师生阅读体验,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为学校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中山大学出版社将秉承务实创新的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服务大学、服务社会”的宗旨,深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不断提升学术出版与社会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出版社将继续依托中山大学的深厚学术底蕴,发挥学科优势,推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图书,为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同时,将积极探索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拓展出版新领域,深化与各方合作,提升文化品牌价值,为书香社会与学术繁荣作出新贡献。在新征程中,中山大学出版社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书写出版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