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人:任 菲(磨铁韩国文学工作室主编) □采访人:张中江(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当地时间12月10日,2024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来自韩国的作家韩江,领受了属于她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此之前她发表了题为《光与线》的获奖演讲,其中提到自童年以来始终困扰她的问题,“为何世界如此暴力和痛苦,然而又如此美丽?”
作为韩国历史上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韩江获奖后她的作品在本国引发购买热潮,创下6天销售100万册的成绩。同时带动了韩国作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度。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给出版方带来怎样的利好消息?商报记者在诺奖揭晓之际,第一时间采访了包括今年诺奖最大“赢家”磨铁在内的多家出版方,以了解在外国文学作品引进方面各家的策略。多家受访出版单位均表示,出版机构不能带着“押宝”心态,还是要从选择作品、译者做起,坚持引进优秀作品。
在颁奖仪式之前,商报记者再次就韩国文学图书的出版策略,采访了磨铁相关负责人。据介绍,韩江是磨铁的重点作家之一,至今磨铁已引进出品《素食者》《植物妻子》《不做告别》《失语者》《把晚餐放进抽屉》《白》6部韩江作品。未来,磨铁还将出版韩江的更多新作,如《黑夜的狂欢》《伤口愈合中》等。
在10月10日诺奖揭晓当晚,磨铁立即启动相关项目,营销和销售动作随即全面铺开,线上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专题。获奖当晚,线下30多家书店配合推出诺奖展台,后续有超过100家核心书店持续展出;营销端2周内快速迭代6轮物料,1000多位新媒体达人跟进,全平台产出超200篇爆款笔记或视频,《素食者》成功登顶当当新书总榜top1、当当图书总榜top1,抖音热推榜top1。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磨铁对韩国文学作品版权的引进、开发已经持续多年。韩江作品的产品经理魏凡,在此前接受商报采访时表示,“我们最早注意到韩江是2018年”,国内对韩江的关注还不是很高。磨铁从那时起就将韩江作品列上日程,精心挑选译者,组织出版工作。韩国其他的重要作家像申京淑、黄晳暎等的作品,以及年轻一些的赵南柱等作家,都在磨铁的引进之列。经过多年积累,在今年诺奖揭晓之前,已经积累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韩国文学产品线。
磨铁韩国文学工作室主编任菲就产品策略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
□磨铁在引进外国文学作品上的策略是怎样的,可否举几个案例。具体到韩国文学呢?
■韩国文学的引进策略,大致遵循两条产品线。
一条是“经典作家”线。主要为四零后到六零后已经堪称文坛泰斗的老作家。他们的作品已经经过时间的考验,成为本国的经典之作,但历久弥新,几十年来仍不断再版,被新的读者阅读。这类作家我们已引进的有申京淑(《请照顾好我妈妈》)、黄晳暎(《日暮时分》《熟悉的世界》及中短篇精选集)、李文烈(《我们扭曲的英雄》《青春肖像》)、殷熙耕(《鸟的礼物》)等。这类作家的作品我们评估的标准主要有:是否最能体现作家的写作水平;在本土的销量和口碑;是否作家最擅长的文体;内容是否与中国的读者有相关性,适合中国市场。
另一条是“潜力新人”线,主要为七零后到零零后的新锐作家。他们代表的是新生力量,作品的主题往往也更多反映当下的社会思潮、社会现象与个体状态。这类作家的作品我们评估的标准主要有:是否非常畅销或内容质量极为突出;作品在本土的口碑和获奖情况;有无其他有公信力的媒体或作家背书;内容是否与中国的读者有相关性,适合中国市场。这类作家我们已引进的有赵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崔恩荣(《明亮的夜晚》《对我无害之人》)、金浩然(“不便的便利店”系列)、金草叶(《地球尽头的温室》)、千先兰(《一千种蓝》)、金息(《最后一人》)、朴相映(《虽然会胖,还是想吃完炸鸡再睡》)等。
我们会尤为关注韩国获得国际文学奖、韩国几大主流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作品,韩国文学翻译院、韩国各大出版社主推的作家作品,中国的韩国文学领域专家、学者、译者、爱好者最为推崇的作家、作品,欧美大出版社引进的韩国文学作品,已经出版繁体中文版且口碑销量良好的作品。
以上是一些客观标准,也有一些较为主观的评估标准,如:是否在文学性和叙事之间达到较好平衡,或某一方面极其突出;涉及题材是否会有比较明显的文化隔阂;是否特别打动编辑,有超越国别、文化背景,引发普通人共鸣的点;是否关于热门社会话题,是否反映当下的社会现实、个人生活、社会心理;写作风格的独特性,文字的魅力;文本可翻译性。
□你认为目前拉动文学图书,尤其是引进版文学图书销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就韩国文学而言,有以下几个因素:
1.韩流文化、韩国影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培养了大批对韩国文化、K-POP、文艺作品有强烈兴趣的潜在读者群。
2.韩国文学的高质量、现实主义属性及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相似性和亲近感。
3.国际文学大奖(如诺贝尔文学奖、布克奖、都柏林文学奖等)作为文学界的风向标,也会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韩江获诺贝尔文学奖就很明显地拉动了整个韩国文学尤其是韩国女性文学的热度和讨论度。
4.近几年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也使得没有“初始作者流量”的引进版图书有了其他的营销手段,比如基于小红书博主笔记的内容营销、抖音博主的直播带货及短视频讲书,B站一些图书讲解的长视频也有间接带动作用。
5.引进版图书额外考验编辑做书的手艺,尤其是像韩国文学这种相对小众冷门板块,读者对作者和图书本身都很陌生的情况下,产品力必须够强,把好的内容也包装得足够好,才有可能吸引第一波核心读者的注意力。
6.图书内容必须优中选优,才有可能形成“自来水”,让读者愿意自发推荐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