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好书/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以文学浪漫解读花山“天书之谜”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5-23(17).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学浪漫解读花山“天书之谜”
  《花山漂流记》

  彭洋著

  接力出版社

  2025年2月版

  45.00元

  ISBN:9787544883788

  ■彭 洋

  我的长篇小说《花山漂流记》终于面世了。它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与创作中的第二部《歌海漂流记》和第三部《漓江漂流记》将组成“神奇八桂漂流三部曲”,并已一起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这是一部融童话、神话与科幻于一体的长篇小说,展示了明江、左江一带不乏迷幻色彩的旖旎山水风光和绚烂的民族历史文化。小说内容包含漂流历险、悬崖古国、神秘奇遇等,情节曲折离奇,笔调优美抒情,充满了浪漫情怀。

  由于一次突如其来的大洪水,一个诺亚方舟似的竹排,把一个由桠桠、响亮、幺戈3个孩子和知识老人刚爷,以及小狗、蜗牛、蜻蜓、机器人、小狼崽、小孤猴组成的冒险团队,带上了一条历尽千难万险但铺满鲜花的路途。他们因此有幸走进了神奇的花山世界,并信守了对花山神的承诺:真相皆不与人说,所有的追问,到花山神为止。

  流浪往往是迫不得已的境遇,但也是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机遇。《花山漂流记》所描写的,正是这一点。一部童话成功的标准,是不仅能吸引孩子,还能吸引成人。我希望《花山漂流记》既是成人的童话,又是孩子的故事;既是戏说的历史,又是虚拟的人生;既是现实的场景,又是浪漫的情怀;既是快乐的艺术,又是平俗的哲理。

  花山是一部天书。第一次站到花山前面时,一种神秘、深邃、宏大的感慨完全笼罩了我,我所受到的震撼无以言表。千百年来,“天书之谜”迷倒世人无数,画意文说、医源巫说、文明起源说等等,考古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字学、哲学、文学、化学、物理学等,多种学科都试图破解它,可谓众说纷纭。而围绕申遗和申遗成功后的问题,在保护和利用方面,人们可谓是殚精竭虑、费尽心思而又不总能如愿以偿。我想,文学是浪漫的,也许我们可以用文学更有趣地回答一些问题,做一些有趣的事。

  在这部作品中,我有意绕开了所有现实的烦恼,提出了一种更为纯粹的幻想。有时幻想比现实离理想更近,甚至,幻想是贴着理想而存在的。花山是一部天书。天书就是天书,是人不可能全懂甚至不可能读懂的。可我们还是想读,要读,不停地读。也许,当我们读懂了自己的时候,才能读懂这部天书。可我们能读懂自己吗?因此,读这部天书的时候,我是不可能读懂的,也是不敢说自己已经读懂了的。

  文学就是在“不懂”的现实中创造出一个“懂”的艺术情境。文学可以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反映现实,童话更是如此。在这一点上,古人似乎比我们更懂得如何更轻松地理解现实。所以,他们创造了神话,在童话的立场上往前再迈了一步,勇敢地把所有的追问带到神的面前。于是,他们敢于代替天帝说话,以极其恢宏的壮志,书写了花山这部画在阳光之下百里山河上的长卷,给数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一部天书。当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等众多学科的专家和学者不能回答相关问题的时候,文学艺术本身也许离真相和本质更近。不过我对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永远抱着崇高的敬意和感激,如果没有他们,我也不可能真正理性和深刻地了解和理解花山。正是他们,给了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学术底气。

  我是用一种奔跑的速度来写这部小说的,最初只是确定这样一个题材和体裁,确定一个方向,就动手了。我把自己完全融入小说的人物中,以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推动故事因素,再由故事因素推动情节,由情节推动语言等其他要素。我和从事文学编辑的夫人每天都为作品构思和里面的人物情节甚至名字等聊聊吵吵,或统一或分歧,都为它操心和伤神。但我写得还算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很享受。近几年来,我基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确定要写一本书,就连续不断地写上两三个月,其间照样做其他事情,却互不干扰。我努力保持这种状态,保证写长篇小说所需的竞技运动般的体力,创造一种速度来冲击极限,保持最初的感觉,这样作品才会有新鲜感。

  关于这部长篇小说,我自以为有这几个阅读点。小说以洪荒开篇,以独木龙舟和经过凤凰涅槃之后的孩子回家结束,这是一种经典的寓意。歌圩中与百鸟对歌的浪漫,是神来之笔。吃狼奶长大的女孩,感动读者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坚强。总之,我努力让每一章都要有一个新奇的亮点,让所有人物都有一个以上的感动点并让悬念贯穿始终,这是我一直秉持的创作信念。最后,小说还留下了不少由读者的想象填补的“空洞”。比如,几个孩子最后匆匆而去,本应有一种道别场面来完善所有形象的人格理想,但我选择了戛然而止,不再交代任何人的命运。还比如,孩子家人和社会,在孩子们失踪后的种种反应,我都有意省略掉了。

  在文学艺术领域,我本身就是一个漂泊者,好读“天书”,同时深入涉足文学、书画篆刻、文艺评论、文化旅游、收藏、专利发明等多个领域,不知是大道还是迷途,有时竟像一艘失控的航天器一样,在广袤无边的兴趣和追问空间中不停地流浪,从不深究终归何处。但一种只属于文学的乡愁情结,始终萦绕在我心头。也许小说才是我最后的锚地,因为小说综合、包容、海纳百川。我大学毕业后就去看花山,那时我很年轻,花山由深山密林养在闺中,也很年轻。我觉得它是倒着长的,从数千年开始,从古老长到青春。我第一次看到花山时,花山已步入最有魅力的芳龄。它被我们惊醒了,我们也被它惊醒了。我总忘不了与花山那种沁入骨髓的邂逅,忘不了花山人神秘的眼神。后来,我又去了无数次,希望自己能为它做些什么。但很遗憾,我总觉得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申遗成功后,花山的保护和利用仍需一个破局,才能登上新的台阶。我最终发觉,不如拿出一个有趣的文学读本来——这就是我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动机。

  我认为浪漫主义的回归是当代文学的必然,成为与主流的现实主义文学相呼应的、一股强盛而鲜活的潮流。在创作《花山漂流记》等几部长篇小说时,我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来自时代文学深海的浪潮声。我愿迎流而上,做浪漫主义文学的弄潮儿。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岭南印社社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出版社
   第0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集团产经
   第04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05版:业者论坛
   第06版:出版专题
   第07版:出版专题
   第08版:中国好书
   第09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0版:分销新视野
   第11版:分销新视野
   第1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14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5版:分销新视野/营销金案
   第16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7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18版:营销现场/东北书博会
   第19版:世界出版
   第20版:中国好书/广告
   第21版:中国好书
   第22版:出版专题
   第23版:出版报道
   第24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25版:阅读/国际博物馆日专题
   第26版:资讯
   第27版:业者论坛
   第28版:精品精荐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广告
以文学浪漫解读花山“天书之谜”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好书/综合17以文学浪漫解读花山“天书之谜” 2025-05-23 2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