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涛
思政引领力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明确提出“思政引领力”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首要特质,为新征程上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强国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彰显教育的意识形态特色,具有十分丰富的价值意蕴。
研究新闻传播活动规律及其社会影响的新闻学研究起源于德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在20世纪的美国。上个世纪初,形成了德国的理论新闻学与美国的实用新闻学两大流派。1918年10月14日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推动了新闻学和新闻学研究活动在中国的开展。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已有721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类本科专业布点1352个(包括新闻学336个,广播电视学230个,广告学368个,传播学80个,编辑出版学71个,网络与新媒体246个,数字出版19个)。截至2022年年底,719所高校开设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专业布点达1392个。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新闻、新闻事业、新闻传播规律等的认识与看法。特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对所领导的新闻、宣传、舆论等传播领域工作性质和作用,以及关于传播政策、宣传纪律等的认识和看法。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确保新闻舆论工作不为杂音噪音所扰、不为错误思想所惑,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新时代,党中央对全国新闻院校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总体要求,须善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等增强思政引领力,为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打牢思想基础、扣好新传学子第一粒扣子。
数智时代增强思政引领力
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含在它的母体——政治学之中。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新闻事业在政治斗争与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扩大,报刊数量的激增,对于新闻学的研究亦迈进一个新阶段。新闻学(研究新闻信息、新闻传播和新闻业的特点与规律的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开始被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全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教育的政治属性,围绕无产阶级政党以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问题进行了丰富而深刻的阐释。“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树立什么样的新闻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新闻实践。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挺起的精神脊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何以增强思政引领力呢?首先要清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发展的科学;它具有兼容性与创新性。其次,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提升到它应有的高位。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与实践当中。第四,坚持以联系、发展和实践的观点,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大特质:鲜明的党性和政治性,高度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从事新闻工作,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指导,否则就会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何增强思政引领力?第一,一手是专业课程形式,一手为第二课堂形式,两只手一起发力、都要硬。第二,为提升教学效果,课程、科研和学生学习实践应三位一体地发挥整体性合力作用。第三,教学与研究须良性互动。从事教学要处理好十桶水与一桶水的辩证关系,培养一支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师队伍。第四,加强团队协作,增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魅力。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程体系;以专业实践为依托,打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课外阵地;以学术园地为抓手,营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学术氛围;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兴起深学笃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热潮。
于当下之数智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如何增强思政引领力?坚持“一马当先”,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当作重中之重,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根本遵循。立足中国大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打通课堂内外,建立新闻实践“亲水”平台,建立学界与业界“旋转门”。研读经典,重返历史现场;锚定新时代,勾连经典与实践;聚焦个案,理论联系现实。学、思、践、悟全面贯通创新马新观教学模式。心怀“国之大者”,将国情教育与马新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马新观教育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以马新观课程为圆心,打造新闻教育课程矩阵;从大学课堂走向时代大课堂,让课堂直接对接实践案例;重返历史现场,从现实回归“初心”;全力参与社会服务,从理论走向实践。
不忘曾担任中国记协主席的邵华泽同志教诲: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当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