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涛
好的作家似乎总能模糊或消解体裁范畴和受众界域。儿童文学的读者往往被框定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之中,但《小云兜里的梦》打破了年龄的鸿沟,成为一部老少咸宜的儿童成长小说。
作者余闲在后记里交代得清楚,《小云兜里的梦》是基于真实事件建筑的小说。几乎每个人都有原型,每一个故事都有出处。精巧在于,他通过小云从贵州转学到浙江所遭遇的一系列格格不入,以及青年教师俞婉芬人生断崖式崩塌共同形成的人生困境有机融合,渗入,呼应,轻轻勾连起梦想与勇气,爱与奋斗,最终落脚于人与自然,时代与命运,山乡巨变与生态文明的命题。以人物之小托举时代之大,就儿童文学而言,不可谓不宏大、深邃、厚重。这类题材难写,写大了虚空,写小了造作。然而作者却拿捏得极为恰当,自然流淌,如小云兜的流水一样,涓涓无声,却连接了几十年的山村变幻和风云激荡。
花了两个半天读完《小云兜里的梦》,觉得意犹未尽。又花了半天,读了第二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觉得不得不说些什么。归拢起来,个人觉得大体有三点可以说道说道。
首先,现实题材儿童小说的诗意书写。
《小云兜里的梦》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题材儿童小说。儿童的现实不好写。儿童的天性喜天马行空、流光溢彩,现实经验是浅薄的。成人经验代替不了儿童经验,虽然成人也经过了童年时代,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童年。所以,写儿童现实题材是有一定风险的。相对而言,童话、传奇、魔幻之类会自由一些。有很多成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尝了败绩,写出来的作品总是怪怪的,总有对主题生搬硬靠的嫌疑,口号似的涂抹“颜料”,闹哄哄一阵子,既没有了文学,也没有了读者。儿童文学的宏大现实题材就更难了,儿童文学整体要求单纯、轻盈,这样的题材太厚、太重。但余闲却写了,而且写得很好,很有诗意。
作为作者,余闲是智慧的。所以小云兜里就有了三个梦。这里“小云兜里的梦”的断句就有意思了。可以“小云/兜里的梦”,亦可以“小云兜/里的梦”。小云的兜里有三个梦:考大学,帮父亲,克服自己短板;小云兜里也有三个梦:富起来,绿起来,持续发展起来。一旦有了梦,就空灵多了,也诗意起来了。于是,小云一首首精美的诗歌写出来了,小云兜一片片优美诗意的风景也流转起来了。
再者,个人成长与大时代背景的群像雕琢。
《小云兜里的梦》是有匠心的。从小云来到小云兜第一天上学的喜悦,到自我介绍时的出糗,随之而来的“鸡粪味”、结巴以及格格不入的窘境反差;从第一次和俞婉芬见面到两个人相互鼓励,再到重重困境下的绝地反击、赛场上的相互辉映;从失落者(失败者)的暗淡挣扎到奋斗者的突出重围等等,处处都看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宛如一幕跌宕起伏的小云兜奋斗大剧,小云的个人成长和俞婉芬的心灵疗愈,以及小云兜的创伤和修复,戏里戏外处处充斥着象征和隐喻。
小说并非只是一味讨好儿童式的梦想成真的铺设,很多时候,小说也绵延不断地传递出成长的矛盾和无奈、人生的痛苦和无力。小说中俞婉芬的遭遇无疑是最疼的部分。一个残疾人去做心理老师是残忍的,而且要她用自己的残破去抚慰那些看起来不痛不痒的“小情绪”,近乎有些残酷的味道了。也许正是这样的安排,小说便更有了张力。因此,这部儿童小说淡了一些童话性,多了一重现实性,也更多了人性,不知不觉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深远的意义。据说,这一切都是余闲一个一个故事采访出来的。为了写好这个小说,他不辞辛劳反复往返于贵州和浙江两地,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跑下来,一个人一个人地记录下来。包括民俗、方言等等,都请了专门的人来反反复复地推敲、确认,真真注足匠心匠气了。正是如此,在一摞摞扎扎实实的素材上面,才真正构筑起了“小云兜”坚实而梦幻的城堡。
最后,现实题材儿童文学写作视域下的探索意义。
曾经读到儿童文学作家林彦的两个观点,觉得很有道理,不妨在这里说一下:第一,不是写到了儿童就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需要写童趣和成长绽放的光芒;第二,儿童文学难免会表现幼稚,但不等于幼稚的表现。很多儿童文学大家都反复说过,儿童文学是“向下攀登的艺术”。这就有点深刻了,也引起了我对《小云兜里的梦》更进一步的思考。小说的题材是重的,小说的处理却是举重若轻的,是充满童趣、童真、童味的。也是不同年龄段读者能够读出不同意蕴的。从这一点来说,这部小说对于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特别是宏大主题现实题材儿童小说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在小说中,作者做出了一些探索,如把一些大的概念或者新闻联播式的话语转化成文学语言,并从儿童的视角传达出来,既不显得突兀,也把该有的概念植入儿童心灵的土壤。特别是在最后几章中,为了表现小云兜风云激荡的乡村奋斗史,作者设置了小云一个“小记者”角色。然后,那些历史岁月的植入,就不再是生硬地“插入”,就有了合理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形象就落了地,整部小说也就有了大山的颜色,大山的重量,自然也就有了大山的思考。
总的来说,《小云兜里的梦》把个人与集体,儿童与时代,梦与勇气,爱与奋斗融合在一个叫小云兜的山村里,展现出了一幅幅热情澎湃、风云激荡有关“绿水青山”的奋斗画卷,这个画卷里有双儿童清澈的眼睛,显得更加灵动温润,如玉,如梦,就像小云暖暖的云兜里有着无限的期待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