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是信息应用的主体,不同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专利信息的需求都不尽相同。特别是专业类出版社如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其提供信息服务,或许将成为另一条掘金路径。
记者从知识产权出版社就了解到一些这方面的尝试。该社针对企业不同的需求层次和需求重点,为企业定制性提供个性化和拓展性强的专利信息应用服务,颇具代表性,值得更多有识之士的借鉴。
例如,该社针对某市企业建设了专利信息服务体系。该市专利信息应用基础薄弱,专利信息人才匮乏的现状,现有专利信息服务体系难以满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产权出版社与该市知识产权局及其所属知识产权服务园合作,为其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根据方案,又分步骤建立了具有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和预警服务功能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构建了地区特色产业专题数据库集群。为推动该市政府决策专利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还定期为其发布特色产业专利预警分析报告,定期举办专利信息应用培训,每年为其知识产权服务园培养2名专利信息高级应用人才。
不仅如此,知识产权出版社能够针对企业不同的需求层次和需求重点,为企业定制性提供个性化和拓展性强的专利信息应用服务。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根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可以为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或者基于局域网的专利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方案,满足企业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专利资料管理、内部信息维护、专利申请管理等一系列需求。还可以为企业定制性提供所关注领域的专利战略分析报告服务,对行业专利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对企业专利战略制定提供咨询意见;对于加工型企业和广大中小型企业,将主要通过提供全方位的专利信息应用知识培训,普及专利信息利用途径,提高专利信息应用意识,并培养符合企业专利管理和分析需要的专利工程师人才。
相似的案例还有法律出版社,尽管当前该社本身并未涉足咨询业务,但其子公司法律门则与各大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仲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的法律资讯服务、律师委托服务、知识产权委托服务、专项法律业务委托服务、法律仲裁服务、司法鉴定委托服务、企业法律事务服务、法律事务解决方案服务、法律人才推荐服务、公民法律事务服务等,实现公司自主盈亏、收支平衡,能够达到出版社一个分社的利润指标。
不过,开展此类信息业务并不容易,不同的专业类出版社各自也有着不同顾虑。国防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欧阳黎明坦言,社内有意向针对国防科技等领域向客户提供信息服务。但一方面有碍于国内相关的保密原则,另一方面国外提供的军工情报又未必可信,因此开展此类信息业务还需仔细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