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数字化阅读远不限于在校学生。在国外,有大量面向幼儿的童书APP以及原生电子书。较之成年读者,不识字的幼儿能更大程度地受益于图文并茂的有声互动电子读物,因为学龄前儿童需要通过声觉和视觉接触大量的语言和文字符号,逐渐习得“读写萌发”(emergent literacy)技能,为最终成为流利的读者做重要铺垫。“读写萌发”指的是儿童在真正学会读写前,对书本产生兴趣,有一定的口语词汇量,对语言符号的形状、发音和讯息有初步意识。除了学校以外,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也为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提供重要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家庭获取文化信息产品之间的差距。
教育界认为电子书和童书APP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积极性,对缺乏阅读习惯的孩子尤为有效。其互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亲子阅读,有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学生积极与书的内容互动则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些精心维护的专业网站从侧面体现了美国教育界对电子阅读的重视。美国图书馆协会整理了一个帮助教师选择优秀APP的网站——“Best Apps for Teaching & Learning”,评选年度最佳教学应用程序,其中既有电子图书,也有支持科学、数学等科目的APP。“读写思考”是一个免费分享备课笔记的网站,检索关键词“e-books”或“electronic books”可以找到把电子书直接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教案。如低年级的课程有学习使用阅读器的各种功能和特性,包括在阅读过程中查词典、学新词。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也许对这些基本功能不陌生,但课程内容对于家中没有阅读器的孩子尤为重要,学校从而起到缩小社会经济阶层差异的作用。
美国的语文教育不是由老师把“唯一正确的理解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每个学生对阅读内容发表自己的理解、感想和评论。APP支持多媒体信息的记录、发表和交流,被教师用作教学工具。例如,伊利诺伊大学所在的厄巴纳市小学老师Lisa Ferguson在一篇论文中报告了她的教学经验:她利用录音应用程序Audioboom建立有声读物图书馆,布置学生朗读文本,录下来与全班分享,并口头表达对图书的感想。通过博客应用程序Kidblog,她布置全班学生并邀请家长以书面的形式参加读书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Educreations——一个支持书写、画画、录音的应用程序,她进一步扩大学生发表读书见解的平台。低年级学生受书写能力和词汇量的局限,不一定能充分用语言文字表达他们的阅读感受,但是却能以图画的形式传达更细微复杂的理解。
在我看来,双向传播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存在诸多可开发利用的教育功能。2018年6月,国际儿童文学研讨会将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其中设置的电子儿童读物课题会就这一新型出版物如何定义、评估进行文学批评,并就电子读物的教育性应用、平等取用、读者反应和影响力问题进行探讨。如果只是把课本以电子平板的形式发给学生,而没有切实结合电子技术的优势特性改变教学方式,多媒体教育功能充其量就是让学生肩上的书包轻一点。因此,未来比技术开发更重要的是改革陈旧的教学理念,避免强求阅读理解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拥有各自的见解和反应。否则,应用再高端的科技也只是更高效地培养思维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