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欣(化学工业出版社)
成为一本小说的策划编辑,之于我一个专业图书编辑,是个意外。这个意外要从收到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大夫陈罡如期交来的约稿说起。打开稿件翻看了目录,我被惊呆了,竟然是一部小说。赶紧翻出图书出版合同,发现确与陈大夫签约了一本书稿的写作,当时约定的作品名称是《协和总住院医师手记》。又翻出当时的选题报告,选题策划意图是记录并分析总住院医师遇到的疑难险急病例,分享给基层内科医生和实习生,以期帮助他们做好疑难急病的诊断与处置,避免不必要的病情恶化。
我的记忆开始清晰起来……2012年初,一次和陈大夫聊天,他说起自己今年要在大内科总住院部工作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会遇到很多疑难险急的病例,可以记录下来。问我有没有出版价值?作为一名有临床医学背景的编辑,直觉告诉我——有出版价值。这些临床一线来的经验对基层医院和实习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加之,我和陈罡是医大的同学,以我对他的了解,写这类稿件是完全不存在问题的……
我定了定神,“既来之则安之”先通读全稿,再做决定也不迟。先泡上一杯茶,然后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常规”的书稿审读 。斜阳已落,满杯的茶已经凉了,掩卷闭目,内心被涤荡般平静而清澈。
我决定出版这部小说,以它本来的样子。理由如下。
一,我们所处的时代,“医生的处境很微妙,他们被需要,又被猜疑;被赞美,又被扬弃;被理解,又被曲解。他们肩上承担的责任过于厚重,却又经常被歪曲和伤害。”(陈罡语)曲解多源于不理解,这些严谨而勤勉、专注而单纯的医生,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了。二,就该书的文学价值来看,小说的叙事方式很有东野圭吾的味道。该书与《心术》《白色巨塔》等作品不同,不谈敬业、不谈奉献,几条清晰明朗的主线是有关选择,有关爱,有关坚守,这是一部充满情怀的小说。三,该书的医学专业价值,是区别其他医学小说的独特之处的。小说中4个总住院医生接诊、会诊、查房、闲聊无一例外地贯穿着医生的诊疗思路。该书也可以说是情景版的年青医生培训手册。同时也是患者理解医生决策和处置的一座桥梁。
虽然我离开医生这个职业已经8年之久,我还是喜欢谈论医学专业问题,微博和微信里关注的人也大半是医生圈里的人,这也许就是一种情结吧,我想我的生命轨迹中已经刻下医学的痕。正是因为太理解从医道路的艰难险阻,理解选择坚守在医学岗位上的医生,理解他们对医学的爱,对生命的爱。我所理解的医生,他们的生命里早已经注入了医学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