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教材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事关我国教育大局。教材建设应紧跟时代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材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科学出版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使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些在教材中落实文件精神的思路和方法。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依据,丰富教材语言。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党的政策、国家的发展有更多了解,出版社采取引用和化用二十大报告原文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的文字表述中。
举例1 六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溯源”主题,导入语原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括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此处对传统文化的介绍是比较宽泛的,不够准确深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位精练、全面,因此,在修订时直接引用了报告原文,将此处修改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传统文化包括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此处修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阐明站位更高,能引导学生树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举例2 五年级上册“规划健康生活”主题,导入语原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这些都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其实,我们只需要每天做一些小小的改变,生活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此段文字是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还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我日常健康行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为了更明确地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要求,我们将这段文字修改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个公民的愿望和追求,是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明风尚的时代要求,也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此处修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与原有表述融合,可以进一步使学生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更新教材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我国经济、科技、社会、外交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也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更新。
举例1 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太阳能”主题,原有一则资料介绍了2007年“太阳21号”太阳能船首渡大西洋的情况。这则资料时间有些久远,且介绍的是国外技术的发展情况。为更好地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要求,出版社将其更换为《戈壁滩上的“超级镜子发电站”》,介绍我国甘肃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的建成情况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我国新时代10年在清洁能源建设方面的伟大成就。
举例2 高中二年级上册“关注‘一带一路’”主题,在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成果时提到:“截至2021年1月30日,中国已经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使学生及时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最新数据,将此资料更新为:“截至2021年末,中国已与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通过此处修改,学生能了解我国奉行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国际组织的认同和响应,从而为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感到自豪。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导向,优化教材图片。
图片是教材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元素。教材中的图片除了要做到准确、精美、与文字紧密结合外,还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提高教材中的图片质量提供了导向。
举例1 五年级下册“我爱我的家乡”主题中,有一张学生采访规划局工作人员了解家乡未来建设规划的图片,图中原本没有对话。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在修订时为图中规划局工作人员配上了对话:“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所以我们家乡的规划都是在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的基础上进行的。”此处通过规划局工作人员之“口”,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理念呈现出来,丰富了图片所传达的内涵。
举例2 九年级下册“环境保护我参与”主题,在讲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配了一张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图片,该图片以大西洋为视觉中心,没有显示中国领土。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我们将这张图片更换为以中国为视觉中心的地球图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时刻以中国立场看待世界,培养学生的“中国视角”。
在教材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发展方向,认识到党和国家对青少年成长的期待和要求,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形成大视野、大胸怀、大志向,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能提高教材的规范性、权威性、丰富性,构建具有更高育人价值的“教材话语体系”,使教材更好地发挥铸魂育人的功能。
综上所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指南针,教材应该不断探索不同的形式,使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及时、准确、全面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