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英
主题班会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班级生活的重要形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推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三个维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使得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进一步凸显。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班主任是主题班会活动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其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班会活动开展的成效,但现实教育实践中,班主任往往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主题班会活动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究其原因,就是很多班主任口中的“道理我都懂,可实践起来却犯难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目前市场上千篇一律的“主题班会设计案例集”不同,《班级生长的支点: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略》一书侧重引导班主任对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思维展开探索并开展创生性实践,即对应书名中的“方略”二字。从框架上看,全书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来自教育实践的主题班会问题,核心是提出问题,指出问题,确立研究视角;第二部分确立基本的研究框架,构建了主题班会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整体框架及实践范式;第三部分围绕主题班会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学生分析、背景分析、主题设计、目标设计、系列化设计、结构设计、实施设计及反思设计等几个要素展开探讨,为主题班会活动的有效开展画出了详细的图谱。
以“学生分析”这一要素为例,作者首先提出“学生分析”的表述更符合主题班会活动的实践语境。之所以不称为学科教学上的“学情分析”,是因为学科教学上的“学情分析”侧重分析学生的学科知识、技能等,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设计的起点,而主题班会活动中的 “学情分析”更侧重分析学生生活的全部,是对人的发展的整体认识。结合案例指出班主任在学生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空心化、割裂化、经验化等误区。针对这些误区,在探讨学生分析的方法时,作者提出六个破解维度,即立场化分析、节点化分析、数据化分析、差异化分析、具体化分析、常态化分析,并对每一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从理论认识的角度引导班主任重塑学生分析的实践经验。在“案例分析”中,又以“案例+评点”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旨在通过现场研讨对话“重现”,提高班主任设计、组织和实施主题班会的能力。
纵观全书内容,是建立在多年来厦门市思明区与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合作进行实践性变革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跟随李家成教授学习“新基础教育”理念,观摩了大量的主题班会活动,参与了大量的主题班会活动设计,阅读了大量有关班主任专业发展、主题班会活动的研究资料,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在作者眼中,主题班会活动是一个“支点”,一个可以促进班级生长的“支点”,这个“支点”蕴含了有关教育的本质、价值的内涵、理想的召唤等内容,通过对其进行研究,能够促成更多领域的发展。因此,《班级生长的支点: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略》是一部在扎根实践、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主题班会活动设计与实践的著作,将对主题班会活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福建教育》编辑部主任李武在推荐序中说:“对于真正的经典,其核心价值不是给我们多少现成案例或现实路径供我们照搬照抄,而是提升我们的认知和觉悟,增强我们的改进意识,促使我们更积极大胆地实践,以创生更多生动的思考成果和典型经验。”对此,我深以为然。希望该书能够拓展班主任研究和实践主题班会活动的广阔视野,引导班主任学习主题班会活动设计的“方略”,并用满腔教育情怀去践行,提高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专家能关注到主题班会这一领域,以其高屋建瓴的视野引领该领域的研究新方向,携手广大班主任将主题班会研究和实践提升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