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笑诺 党秋妮
1000年前,关中大地诞生了张载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奠基理学、创立关学、复兴儒学,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当时学人和后代哲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一家专业出版古籍又地处张载家乡的出版社,三秦出版社自觉肩负起整理传承关学思想,弘扬关学精神的重任,于5年前,就积极策划并实施了辑录整理关学经典作品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关学经典集成”丛书。作为向张载千年诞辰的献礼,历经数年精心打磨,终于在2020年7月出版。
“关学经典集成”丛书选取宋元明清800余年间,关学自创立以来,继承赓续关学思想或者引领关学变轨转型的10余位代表人物关学经典文献精心校点整理的成果。共辑录整理了宋代横渠张载、蓝田吕大钧吕大临,明代高陵吕柟、朝邑韩邦奇、长安冯从吾,清代周至李二曲所撰经典18种,按外在时序和内在思想传承编次,共分9卷12册。
该项目由关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路人陈俊民先生担纲整理校点工作。陈俊民为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他先后讲学于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德国慕尼黑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自1981年即从事关学研究,至今已有40载,其专业眼光和国际视野,使这套凝聚他毕生心血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文献整理质量还是学术思想创新上都达到了可喜的新高度。
首先,版本珍贵。陈俊民是罕见的有心人,数十年来,他利用在国外访学的机会,在多家外国图书馆广泛搜求,获得不少国内已不可见的善本乃至孤本。这是他从事关学经典校理的一大优势,为其他校理者所难以具备。仅以《冯从吾卷》为例,该卷就参校了包括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冯少墟集》在内的5个版本。
其次,校点精审。陈俊民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运用对校、本校、他校和理校等校勘方法,对关学经典的校理精益求精,大大提升了张载著作集和其他关学经典的文本质量。
再次,质量可靠。由于陈俊民在关学经典整理方面积累了40年的丰富经验,用功最久最勤,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陆续整理出版的一系列关学经典成果,包括中华书局出版、再版的《关学编》《蓝田吕氏遗著辑校》《二曲集》及陕西师大出版社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出版的《关中三李年谱》等,为“关学经典集成”的出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书收入的关学经典校理著作近20种,这是他30多年关学经典校理取得成果的一次巡礼。
最后,学术创新。众所周知,古籍整理的目的不仅要忠实地再现古籍原貌,还要能发掘文献的深刻内涵,增强典籍的传承价值。“关学经典集成”与其他关学典籍整理图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不仅是一套关学文献整理丛书,还是一套反映最新关学研究成就、彰显关学理念的丛书。
北宋亡后,关学有过“百年不闻学统”,“再传何其寥寥”的金元时期,“横渠遗风”是否承续不绝,学界甚至观点不一。
带着这个问题,陈俊民从搜集、简择、研读关学文本入手,对张载关学经典文献历经了40年的“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的研读校点过程,最终确定把“重构张载关学思想传统的历史”作为编纂这套“关学经典集成”的思想主旨。
本着这一宗旨,陈俊民从浩如烟海的关中文献中精选、辑录、整理了经典18种,辑为9卷12册。这些文本或者是对关学具有建设性传续意义;或者提出了新问题,建构了新理论;或者开拓了新方向,树立了新风气;或者能承前启后,形成或延续关学文化传统;或者能会通诸学,弥补关学学统之断裂失传,引领关学之变轨转型。将这些经典文献按照外在时序和内在思想传承编次,集之大成,便清晰地勾勒出张载关学思想变迁传衍的线索和轨迹,重构了关学历史的框架。并由此得出关学不仅在宋元明清世代相传,还不断被激活、被阐释、被继承、被创新的结论。
“关学经典集成”不仅仅是一套底本精良、校勘精当、标点准确、便于流通使用的关学古籍整理丛书,更是一套正本清源、聚珍存真、互参互证、气脉贯通、专题探析“张载哲学与关学源流”的理论专著,是关学研究的创新成果。
“关学经典集成”的出版,无疑将关学文献整理、学术思想研究推上了可喜的新高度,为推动关学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也为提升关学的国际影响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