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这是借鉴了郑愁予在《野店》中的诗句,“行业”在这里用来指“图书行业”。在公众话题里,这盏灯似乎已经变得微弱甚至黯然失色。究其原因,高昂的房租、水电、人工等压力以及如雨后春笋般新媒体的出现,让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未来实体书店的出路又在何方?
团队决定一个行业能否走远。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原始的创业者年龄已经偏大,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导致实体书店出现团队老化,缺乏人才的局面。选品是企业增长的核心问题。实体书店的选品是有独特性的,它受经营面积、选品能力、品种数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精准挖掘客户需求是核心。客户追求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服务,而大部分实体书店无法快速满足客户多变的需求。多维度的营销是根本。大部分实体书店的老板还是按照传统的营销思维,不懂得如何吸引、经营客户,导致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针对以上问题,文友书店是如何破解这种局面的呢?
搭建多样化就业创业平台,完善培训系统、建立激励机制,为实体书店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首先,针对人员引进难的问题,文友书店搭建了多样化吸收人才的平台,提供各类项目实践、创业的机会,有效达成高素质青年人才的引进,实现人岗匹配的最大化,用年轻人服务更年轻的人。其次,建立完善的培训及灵活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员工绩效,让卖的人愿意卖,让买的人愿意买。最后,打造人才建设管理系统,充分解决书店招用育留等人员管理问题,让老员工从不愿意带教新员工到积极主动带教新员工。文友书店做到了整合内部人才资源,搭建了人才梯队。
精细化选品,着重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阅读需求。
在选品方面,文友书店首先以读者思维选品,紧跟行业市场的热点变化,时刻保持读者对书店的新鲜感。其次,利用大数据强化智能选择,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为读者提供更高的文化价值。
以阅读为底层逻辑,深挖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阅读服务。
文友书店全国首创阅览室联盟模式,提供阅览室一体化建设、运营服务及校园“阅读角”建设、“阅读节”开展、校园书展等全套方案,并举办各类校园活动,如作家进校园、教育专题讲座、高考状元讲座、征文大赛、诗歌朗诵等活动,为推动书香校园作出了贡献。
“室内建书房、室外建驿站”,打造文化“地标式”阅读新空间。开设“泰山书房·文友附中店”“泰山书房·文友开元店”,打造“泰爱读—书香驿站”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免费阅读服务。
“饱和式攻击”“校群化营销”,构建“店内+店外融合、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体系。
“饱和式攻击”就是利用多维度触达客户的方式,为门店快速实现引流、培育、裂变、变现。“无企划,不生存”,这是文友书店董事长任庆酣经常说的一句话。文友书店组织策划了“泰享读—悦读会”“文友小鸭子绘本故事会”“小小图书管理员”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活动,多维度触达不同客户群体,打造了深入人心的文化品牌。
校群营销利用地面店私域流量的优势,建立以年级为单位的社群,激活服务周边客户。书店从而实现了“稳店面”保基础、“拓店外”找增量。
“没有任何事情比帮助别人成功来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任庆酣为了践行这句话,在业界率先开设书店行业培训新课程,将27年经营书店的经验转化为知识,通过课程外化,开发书店行业《学习力》《增长力》《赚钱力》《系统力》《故事力》等一系列零售商增长课课程,面向全国实体书店倾囊相授。现已举办100余场培训,成功帮助1000多家书店团队提升业绩50%以上。
任庆酣最喜欢的一个词是“薪尽火传”。“薪尽火传,无论实体书店的未来如何变迁,我们对文化的自信都会越来越坚定。我们相信实体书店仍然发挥着文化便民生活圈的作用;推动着全民阅读的发展;让社会的书香变得更加浓郁。”
以微小的力量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实体书店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