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出版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幻出版突围难,难在何处?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聂慧超

  如果列举过去几年进入主流视野的新兴行业,科幻产业绝对算得上一个。将科幻的内容版图铺陈开来,离不开出版机构多年来的垂直深耕,在持续发力中呈现出鲜明的优势(链接:本报10月27日第一版《继续抢滩!科幻出版蓄势求新》),但一些共性弊端也很明显。出版人对科幻出版所处的阶段有着清晰的感知,不仅有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当前的策略调整与转变,也隐藏着未来爆款和内容市场的创作风向。

  不只种草,而是造林

  近两年,科幻出版市场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北京开卷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中国科幻小说动销品种为6449种,外国科幻小说动销品种为2555种。2023年1~10月,中国科幻小说动销品种为6559种,外国科幻小说动销品种为2667种。通过科幻图书每年的出版情况可见,新作品陆续涌现,但相当一部分是作品再版,如《三体》及《三体》系列长期霸榜。而且引进版占比较大,缺乏更多新作者或新作品,科幻出版原创市场也就失去了有力的支撑。

  后《三体》时代,“科幻之火”是否后劲不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发现,目前科幻出版物与励志、心灵鸡汤、成功学、致富、家居收纳等任何一个子门类相比,市场占有率仍然很小。即使加上被强行归类到科幻类的玄幻小说,经典作家和代表作还是不够多,根本谈不上“黄金时代”。“若有三五十位刘慈欣那样的作家、两三百部堪称经典的作品,才算进入‘黄金时代’。”李黎说。

  此外,李黎注意到,《三体》三部曲诞生的阶段,正是我国传统电商繁荣发展的阶段,二者几乎同步,销售渠道的便捷对《三体》畅销助力不少。某种程度上,可能对以往的科幻老作家“不公平”。网络电商等新事物也需要重磅产品的加持、助推。今后或许还会有新的作家作品携全新的市场模式而来。

  近两年,凤凰文艺社根据市场新变化对科幻出版布局及时作出调整。李黎谈道,2018年以来,该社推出了“中国原创科幻文丛”,合计16种书,但最近一两年,该文丛暂时中止出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关注“纯文学作家”的科幻作品。“主要因为市场上的不少纯文学作品的科幻元素增多,尤其是年轻作者,虽然不是专业写科幻,但明显受过科幻小说的滋养,有尝试的冲动,乐意利用某一篇或者某个局部来尝试。这对我们是一个提醒:科幻既是一种确切的文本类型,更能成为一种写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相信未来该题材的拓展性和兼容性将会越来越强,但这个过程可能比较缓慢。”

  如何增强科幻出版的原创能力?“不只种草,而是造林”成为出版人的共识。

  成都时代出版社执行董事、总编辑达海认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很重要的是吸纳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增强科幻出版原创动力,特别是为有潜力和实力的新作家提供出版机会,做好出版服务。其次,要对科幻图书产品线进行细分,能够做到“细分”,意味着出版社在科幻出版方面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有充足的作者与编辑人才储备。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科幻分社社长高坤立足科幻文学出版人的使命谈道,每一位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变成铅字送到读者手中,科幻出版人能够为原创助力的也就是帮助作家实现这一目标,进一步挖掘有潜力、有特色、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幻文学作品,大力出版。要避免的是唯市场论,唯销量论,更不能将新人新作拒之门外。“成长需要一个过程,中国科幻从引进、模仿世界科幻文学作品,到有自己特色、有自己民族思想的文学发展类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科幻作家需要进一步探索、发展、进步。同样,中国科幻文学出版人也应该跟上这些作家的脚步,双方配合,将中国的科幻文学向前再推进一步。”

  “IP依赖症”正在改观?

  内容拓维、作家换代、技术更迭,赋予了中国科幻更多的增长空间。科幻出版早已不是单纯的出版科幻小说这么简单。众多的IP成为吸金项目,加之用户的年轻化和较强的消费意愿与消费能力,促使科幻IP开发骤然提速。

  10月19日,在2023世界科幻大会上,《科幻世界》杂志社联合中国科幻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科幻文学IP改编价值潜力榜(2023)》。榜单指出,“中国科幻产业链,正站在成型与完善的奇点前夜”。在过去若干年间,中国科幻产生了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电影,《三体》《开端》为代表的电视剧,以《端脑》《赛博英雄传》为代表的漫画,以《灵笼》《星域四万年》为代表的动画,以《戴森球计划》《银河战舰》等为代表的游戏,形成了一个科幻产业的原创改编矩阵。

  出版文化机构作为手握科幻IP的核心参与者,涉足的产业链已经包括了图书、音频、影视、游戏、赛事、潮玩等多个环节。近年来,原创作者很愿意以“顾问”的角色参与到IP开发中。例如,在世界科幻大会期间,八光分文化携手上影元、著名科幻作家何夕启动何夕宇宙IP开发计划。此前,科幻作家王晋康、刘慈欣与相关机构合作,将经典作品改编为漫画、同步开发电视剧和电影等。

  从已有实践看,除了刘慈欣的大部分作品都得到了比较隆重的开发与比较迅速的推进,传统科幻出版的开发不算顺遂,也可以说,激起的水花着实很小。此外,面对新的赛道,衍生品是否能够盈利,对于大部分出版机构而言仿佛没那么重要,所做的尝试也较为单一。只有头部企业较为活跃,想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

  民营文化策划机构相比传统出版社,可能在前瞻性、灵活性、挖掘能力与执行效率上更有优势。二者并不只是竞争,更重要的是在专业的、细分的领域上优势资源互补,共同支持同一个创业团队,形成一个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八光分文化首席执行官(CEO)杨枫介绍,该公司出品的《火星孤儿》《群星》《小镇奇谈》《七国银河》《不动天坠山》等出版物的电影版权、电视版权均已授出并处于不同开发阶段。今年,八光分与蓝星球以年度推荐的方式开展合作,优选10部适合影视改编的科幻小说开放授权,以鼓励影视机构、独立创作者和高校学生进行改编创作,扩展青年艺术家创作视野。近日,据八分光文化影视总监西夏透露,雨果奖获得者海漄的作品版权代理均签在八光分文化,目前已经有十几家公司陆续表达了影视版权合作意向。

  有出版人发现,相比科幻短篇合集和中篇合集,出版社仿佛更青睐科幻长篇小说。对于这一问题,杨枫认为,长篇科幻小说在很多影视机构看来,提供给后续开发的选择更多一些,但随着短视频的崛起,短剧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市场,中短篇小说的改编授权也获得了更多关注。

  未来事务管理局基于自身积累的丰富的优质科幻IP,出品了刘慈欣唯一知识付费节目《刘慈欣的思想实验室》;创办玩具厂牌“宇宙抽屉”,发布仓鼠克拉克、外星小绿人等IP,盲盒产品仓鼠克拉克上市销量逾25万盒;出品科幻播客《铥铥科幻电波》,上线3年多播放量已超2000万。在图书开发方面,未来事务管理局截至目前共推出54种科幻图书,发表原创小说1500万字,引进外语小说500万字。

  多年来,未来事务管理局积极开展科幻工作坊活动,为科幻作者提供前沿技术面对面机会,创作并出品多部科幻小说。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姬少亭将科幻产业链与作家培育结合起来考虑,她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创作者投入到科幻领域中,这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文化环境和商业环境,让更多的公司和个人均能获得良好的成长,更多项目得以健康发展。实现这一目标,不容忽视的是,创作是一场长期主义的坚持,作家需要有稳定的就业与收入来予以保障。科幻的载体非常丰富,包括文字、绘画、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玩具等等,其本身应该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但就国内科幻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做到这一点很难。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身体力行,为作家与相关机构搭建“桥梁”,例如,在与不同品类进行B2B项目合作过程中,主动为作家创造一些写作的机会。未来事务管理局当下正在做这样的事,并将其列为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
   第03版:2023CCBF专刊·出版报道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2023CCBF专刊·专业活动
   第06版:2023CCBF专刊·专题
   第07版:2023CCBF专刊·专题
   第08版:2023CCBF专刊·优案推介
   第09版:2023CCBF专刊·广告
   第10版:2023CCBF专刊·专题
   第11版:2023CCBF专刊·中外交流
   第12版:2023CCBF专刊·广告
   第13版:2023CCBF专刊·广告
   第14版:出版报道
   第15版:世界出版
   第16版:2023CCBF专刊·业者论坛
   第1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论坛精粹
   第19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论坛精粹
   第20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1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2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论坛精粹
   第2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论坛精粹
   第2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出版专题
   第27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行情报告
   第28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阅读空间新榜样专刊·优案推介
   第29版:广告
   第30版:精品精荐
   第31版:精品精荐
   第32版:资讯
   第33版:中缝
   第34版:中缝
献给世界孤独症儿童的礼物
中国科幻出版突围难,难在何处?
“品宋”系列图书让宋韵“流动”
AI小说获奖!然而变革才刚刚开始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报道14中国科幻出版突围难,难在何处? 2023-11-17 2 2023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