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章(英国培生集团培生中国执行董事)
近年来,中国教育部门大力推动数字化教育探索和发展,加之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普及,以及包括大数据和AI在内的新技术迅猛发展,为更加高效、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创造了无限可能。
全球范围内,培生集团一直推动数字化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升级数字化服务。在中国,培生也积极响应中国教育数字化的政策导向,致力于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我们紧跟技术进步的步伐及学习者需求,拥抱教育数字化,应用AI技术于产品中,提升产品实用性、效用和成果。
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强化研发投入。培生增加研发力量,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出更多符合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数字化产品。二是深化技术合作。在中国,我们与本地优秀的技术合作伙伴紧密合作,运用先进技术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如推出的“朗文家”APP,为用户提供轻量化的水平测试,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数字学习资源推荐,以实现个性化学习。
在数字化平台开发方面,我们于2022年初,与国内技术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朗文家”APP,通过这一平台,更好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朗文家同时搭载了多样化的学习、测评资源,加强了学生与培生正版、优质内容的链接。同时,通过“一书一码”功能提供更丰富的数字辅助学习内容,便于用户进行正版图书验证。
在数字化平台开发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策略。每年定期通过调查问卷、在线研讨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及教师对课程教学的需求;也会通过后台数据分析,以及客服收集的反馈了解用户需求。这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参考,帮助我们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在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朗文家平台,围绕教材提供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高效的学习体验。这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英语水平定位测试(Placement Test),帮助用户准确了解自己在各个语言技能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二是移动端特色学习模块,帮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升用户的听说能力。如“磨耳朵”模块通过精选的听力材料帮助用户提高听力水平,“看视频”模块通过生动的视频内容增强用户的语言感知能力,“故事配音”和“卡拉OK”等模块通过模拟真实场景让用户练习发音和口语表达,同时引入语音评测服务为用户提供即时反馈,帮助不断改进发音和语调。
三是平台提供与教材配套的电子点读书功能。通过点触、翻页等交互方式带来更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
四是通过完善的客服支持服务提升用户学习体验,用户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通过客服渠道咨询和反馈。
我们始终认为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注重将AI等技术应用于教育出版各环节,但更重视保持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真正符合教学需求、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数字教材。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对整个教育出版行业的颠覆性创新。我们要在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对教育教学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在数字化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生将AI作为战略,将AI嵌入公司一系列关键产品中,以增强教学和学习体验。我们的AI战略致力于开发以人为本的AI工具,以透明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培生主要关注领域包括个性化学习、AI测评、数据分析、AI辅导以及工作技能建模和预测。
培生一直走在AI技术应用的前沿。例如,培生PTE英语考试(Pearson Test of English)就率先通过AI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考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进行自动评分。PTE通过独特地结合可靠AI评分和人类的专业知识,降低产生偏见的风险。在维持评分标准的同时,考生得以在2小时内完成全机考的考试,通常在48小时内收到成绩,大大提升了考试的便捷性。
培生信息技术部门与国内外科技巨头保持密切联系和深入沟通,定期举行AI技术分享会,了解其最新AI研究动向和研究成果,尤其是教育行业的应用案例,也向合作伙伴介绍公司产品和业务发展方向,积极拓展业务合作。由此,双方展开多维度合作意向,驱动更好的产品研发。在合作中,我们一直积极审视产品开发计划,以探索应用生成式AI工具提高产品可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领域。
谨慎管理数据隐私、网络安全和培生的技术资产是我们成功的基础,也是与客户建立和维持信任的关键。
培生制定了新技术的评估标准。每项新技术在使用前必须通过严格评估与验证,以确保应用新技术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培生信息安全要求,符合产品销售国的法律法规,满足数据合规和隐私安全要求。在所有AI应用中,我们都强调AI需要以符合伦理的、公正的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使用。我们建立了相关流程,以确保在使用个人信息时遵守适用法律和最佳实践。
培生深入分析全球监管环境最新动态和执法行动趋势,特别强调保护个人信息使用透明度及控制的关键性,提升了对利用AI技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体验的监管审查力度。培生隐私计划探讨了如何有效监测并管理这些风险,包括通过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指导,确保产品设计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下转第12版) (上接第11版)
数字教材市场变革下 出版机构如何应对?
以平台为依托 深耕职教出版数字化市场
■谢欣新(机械工业出版社数字资源创作中心主任)
机械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机工社”)近几年教育出版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尤其是职教领域,已成为出版社整体增长的主力板块。近年来在职教层面深入拓展数字化市场,以数字课程、数字资源库、数字教材建设为核心,以天工讲堂平台为依托,全面展开“三数一平”服务模式,与多所院校进行项目合作,开发建设了大量优质数字化资源。
2023年,数字教材这一新型数字化教育产品开发成为重点发展方向。通过参与教育部相关课题,机工社对国内外数字教材的形态演进、发展态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实践中结合院校需求,深入探索数字教材的表现形态、技术路径与应用场景,研发出机工数字教材1.0版并在天工讲堂正式上线,已上线首批数字教材20余种。2023年机工社共有13种数字教材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在出版社中名列前茅。
近几年随着学校放开教材统一采购,复印教材、二手教材甚至盗版教材对出版社纸质教材的销量造成了一定冲击。出版社一方面需要精准了解学校的用书情况并与教材经销商做好信息对接,避免造成大批发货后大批退货的情况。另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并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机工社通过“三数一平”服务模式,为院校进行定制化数字资源建设,机工数字资源建设团队直接深入院校了解需求并充分满足。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可申评省级、国级奖项,在此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同时为纸质教材赋能。
数字教材的开发建设刚刚起步,相关标准、规范正在研制中,商业模式尚不清晰,目前教材的营收模式仍以纸质教材为主。机工社数字教材支撑平台“天工讲堂”采用全集成策略,可以将6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数字教材、数字课程、随书资源、题库、虚拟仿真和音频课)有机融合。用户可以将这6种形态的数字内容自由组合,形成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集合体。通过多形态、多模式、学测评一体的立体化学习,拓宽使用者的知识面,提高使用者的学习效率。
天工讲堂是机工社官方在线学习平台,自2020年12月上线以来,经过二期升级改造,现已能够用统一后台支持慕课(MOOC)和私播课(SPOC),支撑六大数字产品类型,实现了与国家智慧教育(职业教育)服务平台的对接,在数字教材等新型数字化教育产品出版实践上走在了前列。
虽然放开购买后部分学生通过线上渠道直接采购,但教材渠道目前还是以传统的批销为主。目前的教材产品、教学方式都在经历数字化改革的洗礼,教材营销方式也从传统的线下营销逐渐向线上线下同步转变,尤其是疫情后很多老师习惯了线上选定教材,出版社通过系统化的全媒体营销体系加强教材深度融合营销。
机工社应用AI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生成真人版数字人,作为机工社视频直播平台“九州云播”的主持人。利用AI技术生成的真人版数字人效果很好,逼真度较高。二是视频处理,包括提取音频生成文字、文字生成视频等。前者效果较好,后者还需专业人员再加工处理。三是图像处理,例如抹除背景、融入新元素等。总体效果一般,对于复杂图片的处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目前机工社与AI技术公司的合作是直接购买会员,在AI公司的平台上使用各种功能。利用AI技术生成高质量专业学术类的试题、问答、文生图等功能。
在与技术公司的合作中,如果需要利用技术公司的大模型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训练,一要确保私密性原则,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应部署在出版社自主可控的计算空间中;二要确保合作共赢原则,如果技术公司将来会将训练好的专业学术大模型进行商用,那么出版社应该获得相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