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念一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是南梁文学家周兴嗣编撰的《千字文》中的内容。周兴嗣年少时曾在姑苏听见仙人嘉勉:“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被重用。”后来受梁武帝之托编写《千字文》,流芳百世。“昆山”得名,大体在其撰成前后。1500年后的姑苏大地,又一位文人才子倾情书写了一篇讴歌改革开放40年间家乡巨变的篇章——《我的天堂》。今天,他携新作而来,为读者缓缓展开了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绘卷。这幅绘卷就是何建明所著《昆山景象》,而它正贴合了“金生丽水,玉出昆冈”这8个字。
“金生丽水”,原指丽水(今丽江一带)出产沙金,用在该书中,则可指昆山这片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傲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传统堪舆理论中,水就是财,上善若水,昆山的“每一寸土地仿佛都散发着财富的金光”。
财富的增长、经济的腾飞,首先都源自昆山人的踏实苦干。此书用了关键的一章,先带领读者回到20世纪80年代初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然后一步步地回溯昆山充满艰辛曲折的创业史,全面展现了昆山的先人们暴霜露、斩荆棘、劬劳瘏悴、殚精竭虑的改革发展历程。1984年,昆山人以前无古人的创新精神和宏大气魄,成立县级行政区里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其后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山领导和人民积极利用自己的地理区位优势,凭着自己的思考、接招能力与开拓精神,逐渐建成了“四梁八柱”式的开发区、度假区、产业园……近年来,昆山更是在经济、文化的“新质生产力”上捷报频传。从“立臻精密智造”项目这座9个月内建好的超大型生产基地,到全国县级市中最先进最密集的元宇宙产业链,从拔节而生、充满馨香的“咖啡山”,到赓续传统、令人痴迷的昆曲艺术,此书用一个个奇观,让读者目不暇接,不由自主地随文字步入这座江南小城,并产生探究昆山发展道路的好奇心。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新时代的柳青的《创业史》,是一册县域经济发展腾飞的教科书,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而得出的最优解,它定能解开其他县域领导人民心中“昆山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一谜团。
“金生丽水”,不仅要靠水乡人民自己苦干实干,也要巧干,倚仗在水一方、血浓于水的台湾同胞。从1990年的顺昌公司开始,沪士公司、捷安特、六丰机械等著名台企,都因为昆山的热情、效率和诚信而落地生根。昆山不仅给台胞们提供了蒸蒸日上的事业和幸福满满的安全感,更以无微不至的关照,让他们自视为新昆山人。“此心安处是吾乡”,昆山的台胞们深深扎根在祖国故土上,热切期盼着两岸早日统一。
“玉出昆冈”,本义指昆仑山一带出产美玉,用在此书中甚为确切——昆山奇迹般地持续高速发展的根本,就是人才。昆山市区有玉峰山,平畴百里,一峰独秀。其出产的昆山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作者从一开篇就把横空出世、巍峨雄壮的昆仑和昂首独立、小巧玲珑的昆山这两个意象紧密关联起来,两者虽大小形态不同,但都有着伟人笔下那苍莽雄浑、试比天高的气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名闻天下的和田美玉是万山之祖昆仑的气质名片;而敢想敢试敢闯敢为的人才,就是昆山最为珍贵的“玉”。
该书的明线,是昆山的发展史,是“金生丽水”的伟绩,还有一条暗线,正是这些人才的成长史,是“玉出昆冈”的过程。成三荣、宋郑还、徐金根等企业家,或异地创业,或转行打拼,或偷师成才,分别为昆山创办和发展了沪光、好孩子、科森等著名企业。在昆山奏响着悦耳动听的发展乐章时,这些企业家就是最扣人心弦的音符。吴克铨、郑慧珍、宣炳龙等历任政府领导,敢于担历史重任,勇于创时代首业,运筹帷幄,招商引资,是肩负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之责任而“争第一”“求唯一”的实干、聪明之人。在昆山奏响着气势磅礴的前进交响时,这些领军人物就是最振奋人心的指挥家。
1989年,费孝通先生在考察昆山两个月后题词道:“昆山有玉,玉在其人”,并正式给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写信讲述调研情况,助推了昆山的腾飞。20年后的200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说:“昆山的发展现在已经处在一个标杆地位,但是没有停滞不前,还提出这样一些赶超目标,难能可贵。苟日新、日日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有这样一种精神,有这样的劲头,我想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超越。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40年来,昆山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道路是与世界接轨的,昆山推进现代化的发展底色又是深具中国特色的,而昆山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不断创造、艰苦摸索、反复实践、努力优化而形成的发展经验,是可以复制与学习的。昆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昆山的发展道路、底色和经验,在何建明的如椽大笔下,传播到每一片县域,让祖国大地上处处耸立这种赤诚之心铸造的经济之山、人性之山、时代精神之山和民族光芒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