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精品精荐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皖籍 当代
~~~关键词 百科全书 小学生 常识
~~~关键词 国际经贸 金融 国际形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评论的重量
关键词 文学评论 皖籍 当代
  “学而书系·皖籍评论家辑”(8种)

  何向阳、刘琼主编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4年9月版

  544.00元

  ISBN:9787539678696等

  ○姚  巍(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所以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文学批评成为“学”,与文学理论、文学史并列作为文学研究的三大方向,是近现代以来专业分工、学科细化的结果。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正如花开并蒂,根生同脉而共存。通常,我们将文学评论分作外部批评与内部批评,外部指向社会历史文化,内部聚焦文本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审美分析。如果说,内部批评主要带来创作论意义上的文学自觉,那么外部批评则从意识形态等社会历史文化维度为今天的创作带来了意义和价值省思方面的自觉。

  探寻文学于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是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都无法逃避的时代性命题。文学作为人文学科,不只是为了获得审美愉悦,更是进行意义生产。尤其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批评研究而言,意义问题无法逃避。这个“意义”,可以是传统“文以载道”“寓教于乐”层面的意义,更是新的历史语境下相对于其他流行类文化产品而言继续开展传统文学创作和严肃文学批评的意义认定。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时代要求文艺批评者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 说真话、讲道理,才能营造出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这样,我们的文艺创作才能越来越好。 

  当下,文学界有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在谈一个时期的文学状况与文学成就时,往往只谈创作,关注有哪些能影响后世的佳作精品面世,而忽视了评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其实每个时段的文学成就和文学成果是评论家与作家共同协作,一起完成的。

  安徽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自古便孕育出无数文人墨客。近代的方苞、姚鼐、刘大櫆“桐城三祖”的文章影响至今。现代更有陈独秀、胡适等中国新文化运动领袖,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他们的人格成就和思想、学术成就,已经成为现代传统的一部分,并在当代仍有强烈的历史回响。皖籍评论家自幼就沐浴着地域文化传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安徽文艺出版社今年9月推出的“学而书系·皖籍评论家辑”,收录了活跃在国内评论界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8位皖籍批评家何向阳、刘琼、潘凯雄、郜元宝、王彬彬、洪治纲、刘大先、杨庆祥的评论新作。每位评论家有机地结合历史意识、现实体察和未来视野,或聚焦文本内的耕耘和细读,或放眼社会突出现实,将中华文化丰厚底蕴与现当代文学的精微细腻触觉巧妙融合,形成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论丛。何向阳的《景观与人物》,将细腻的文学艺术感受与严谨理性的文学理论融为一体,体现了丰沛的人文意蕴和深厚的人文价值;刘琼的《偏见与趣味》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全书透露出作者强烈的使命担当;潘凯雄的《不辍集》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文学出版的概况论述;郜元宝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散论》,将当代女性作家的创作心得、写作体验和女性角色的各自成长一一呈现,体现了作家在营造文学世界之时或明或暗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立场;王彬彬的《成为好作家的条件》表达了其对文学现象、文学发展以及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深刻认知和鲜明立场;洪治纲的《余华小说论》,对余华的文学作品及其创作历程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刘大先的《蔷薇星火》专注于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和影视文化的研究;杨庆祥的《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从史论和现象两个方向展开,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及理论穿透力和思辨力。

  无论是从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回顾新时代文学10年的成就方面来看,安徽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这部“学而书系”都是理论批评界的重要成果。“学而书系”主编之一何向阳认为,评论家其实应该有三种,第一是时代文学经典的提取者,他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第二是时代思想的塑造者;第三应该是人类精神的维护者或者塑造者。丛书的另一位主编刘琼说,评论家做不到一定能把方向指向哪里,作家的创作就往哪里走。但评论家一定对创作有这样的观察和分析,一个总体性经验,哪怕是偏见,一定对创作有一个平衡性的把握。丛书包括八部力作,八种视角,八份洞见,展示了文学批评的风采和文学批评家的自信。丛书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文学评论的力量,它不仅是皖籍评论家作品的一次集中检阅与展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当代评论整体水平的一次集体亮相,堪称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套丛书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学而”,一是“皖籍”。安徽文艺出版社在10年前开办了“学而大讲堂”,每年定期邀请国内在文学、历史、编辑出版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出版家来社里举办讲座,给员工提供与嘉宾进行知识共享、观念互动的机会,拓宽视野来推动出版实践活动。“学而书系”的命名与“学而大讲堂”一脉相承,体现了品牌的延续性;另一个关键词“皖籍”表达了主编以及收录者的严谨和稳健的治学态度。主编在总序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安徽,自古就显现出它深邃的传统魂魄之美,而近代以来的兼收并蓄与现当代的开放包容,更使生活于其中和保有故乡记忆的人获得了特别的思想馈赠。文化土壤深厚之地,向来文章之风盛行。历代名家先辈已为我们留下震古烁今的作品,而这一代人的奋笔疾书,也旨在为后人提供难得的精神养分。这种书写的传承,是文化薪火得以世代燃烧的深层原因。”“皖籍评论家”的命名,名实相符毫无违和。“皖”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空间和历史空间。“皖籍”是一种称谓,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标识,入选的作家虽然都离开了故乡,在异地生活,但故乡又如一根风筝线,始终牵引着他们,通过这样的身份界定,该套书可以实现以一种“地方性”和不同地域的评论家进行对话,和不同地域的作家对话的诉求。

  今年,对于新时代文学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年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在目前出版业整体面对新技术冲击、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等困难之时,安徽文艺出版社能积极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花大力气推动该丛书的出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显得尤为可贵。该项目立项后,正巧赶上安徽省委颁布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文化单位要“着力打造思想引领力强、舆论影响力强、文化感召力强、创作生产力强、文化供给力强、综合竞争力强的文化强省”,选题被列为省“十四五”规划项目,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图书出版后,安徽文艺出版社在现代文学馆举办了盛大的新书研讨会,与会嘉宾从不同的视角对该项目的出版价值进行了论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接着在书店举办了作家与读者的见面会,交流话题热烈。这些活动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腾讯网、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作家网等近20家国内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影响巨大。该丛书的推出,不仅是对安徽文化软实力的一次重要的提升,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有着直接推动作用,更是对中国新时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兴盛和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资讯
   第03版:大学社专刊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出版报道
   第07版:成长教育
   第08版:大学社专刊/优案推介
   第09版:大学社专刊/广告
   第10版:分销新视野
   第11版:分销新视野
   第12版:大学社专刊/广告
   第13版:大学社专刊/广告
   第14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15版:商报·奥示数据
   第16版:大学社专刊/综合
   第17版:专版
   第18版:世界出版
   第19版:作家访谈
   第20版:广告
   第21版:中国编客
   第22版:中国编客·特别策划
   第23版:中国编客·专栏
   第24版:中国编客·榜样团队
   第25版:广告
   第26版:精品精荐
   第27版:业者论坛
   第28版:精品精荐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文学评论的重量
“常识”不简单
解读大国竞争底层逻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精品精荐28文学评论的重量 2024-12-13 2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