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根(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2025年4月2日,从朋友处得知,著名百科全书编辑家金常政先生于4月1日与世长辞,享年96岁。我为自己失去了一位好老师而难过,为出版界又失去了一位成就卓越、德艺双馨的编辑大家而悲伤。
现在出版界从业者,恐怕对金常政先生知之甚少。然而,论及中国当代的百科全书事业、论及当代出版的光辉历史,金常政先生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绕不过的存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共74卷、12568万字、77859个条目,含5.9万幅图片,所收知识涵盖66个学科或知识门类,工程浩大,巨制皇皇。全书的出版,及时满足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有力配合了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当时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成为20世纪末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铸就《中国大百科全书》这座中华文化丰碑的一长串名字当中,金常政先生无疑是一个闪亮的名字。金先生把毕生所学所思融入百科全书的编纂体例、规范与精神,是一位参与开创百科全书事业、铸就这座文化丰碑的重要人物,是在参与铸就丰碑的同时也把自己镌刻在碑上的值得永远怀念的百科全书编辑大家。
编纂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其实很难。最大的难题,是“知识体系”和“编纂体例”的建构。“知识体系”,指的是大百科第一版首次为我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国家知识体系,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百废待兴的年代,2万多名专家学者及编辑人员组成的第一代百科人,以实事求是、敢破敢立、严谨认真、集思广益的作风,建立和完善了包括66个学科门类的、比较完备的、现代化的国家知识体系,推动了譬如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科学、财政金融税收、航空航天、轻工这些当时还不成熟的学科或专业门类的建立和迅速发展,同时打破了一些过去的学术禁区、政治雷区,恢复了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历史本来面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巨大的文化成就。
“编纂体例”,指的是大百科第一版确立了我国百科全书编纂的基本要求与方式方法,在我国首次建立了百科全书编纂标准。金常政先生作为大百科第一版编纂的核心成员,在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和姜椿芳总编辑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全书总体框架和卷目的设计;作为大百科第一卷《天文学》的责任编辑,协助众多天文学家,参与建构了“天文学”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较早研究国外百科全书的专家,更是在姜椿芳先生委托下,对英、美、法、德、苏、日6国的百科全书进行系统调研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中国百科全书编辑条例》和《中国百科全书编辑方针和出版计划》,后来形成统一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体例》。《编纂体例》是编纂百科全书的“设计图”和“施工图”。这个《体例》经众多编辑专家参与完善,在编纂实践中不断补充修订,对于顺利完成大百科第一版的编纂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后,《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体例》也成了编纂各种百科全书、百科类工具书的基本遵循和参照。以此《体例》为主要基础,后来形成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即《百科全书编纂基本规范》(GB/T31076-2014)。也正是有了这些体例、规范作指导、作参照,各种各样的百科全书、百科类工具书才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至少出版了数百种。
几十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已经先后出版了第二版、第三版,出版了简明版、少年儿童版,出版了各种专业百科全书和地区百科全书,还翻译出版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各种版本以及《苏联百科辞典》。
金常政先生参加了大百科第一版编纂的全过程,对于第一版的顺利编纂出版厥功至伟,被誉为“中国现代百科全书编纂的奠基人之一”。第一版之后,金先生还以顾问等身份,参加并开创性地推动了《农业百科全书》《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等专业百科全书,《黑龙江百科全书》《北京百科全书》等地方百科全书,以及《奥林匹克运动百科全书》等专题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他还参与指导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中华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等重大工程的编纂出版工作。
金常政先生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离休后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编辑学会顾问、中国索引学会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他是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金常政先生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他丰富的著述上。他将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实践总结、归纳、提升为百科全书编纂理论,开创了中国的“百科全书学”。先后出版了《百科全书编纂概论》《百科全书及其编辑研究》《百科全书、辞书、年鉴:研究与编纂方法》《话说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编辑札记》《百科全书学》《百科全书论》《百科全书编纂学》等一系列专著,先后发表论文、散文、书评约300篇。这些研究至今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金常政先生还是翻译家和诗人。他翻译或与人合译过的作品有:《百科全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与百科全书》,小说《所罗门王的宝石矿》《阿芒得骑士》,剧本《苏丹的困境》等。金先生还作为编译委员会主任,组织翻译和编辑出版了《剑桥百科全书》。作为诗人,金常政先生在1978年与萧军、姜椿芳、楼适夷、杨小凯等8人发起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民间诗社——“野草诗社”,曾公开发表诗词作品200余首,并出版过诗集《两味集》。他与张曼真女士伉俪情深,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濡以沫,在夫人罹患帕金森病的10年间,几乎将全部心力都用来陪伴、照料夫人,并出版有书信集《我们的两地书》。金先生的自传《流年三部曲——走向百科全书之路》,记录了一位现代知识分子艰辛复杂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他一生无怨无悔、知识报国的情怀。
金常政先生对待后进总是鼓励、关怀、帮助有加。我算是个例子。大百科第一版每一卷后面都附有一个“大事年表”,通常由该卷的学科专家编写。我在大百科《机械工程》卷做学科编辑时,社外专家由于时间紧、撰稿工作任务重,无暇撰写“大事年表”。当时的主管社领导金常政和部门领导冯雪明就鼓励我来编写,这在当时非常尊崇专家、而我还只是一个出道仅几年的小编辑的情况下,算是很大胆的设想和很高的信任。在金老师等人的指导、帮助下,我最终完成了《机械工程大事年表》的编撰任务,这也是当时第一份由社内编辑编撰的百科“大事年表”,受到了社内外专家的肯定。从此,我更加坚定了做好编辑工作的信心,也将金老师等人视为终身的老师。
此后的几十年,我曾多次向金常政老师请教编辑工作,也听他讲一些掌故和见闻,每次都获益匪浅。最后一次去看他,是去年2月23日,元宵节前一天。他已95岁高龄,精神尚好,思维清晰,我们细谈了1小时45分钟,实在是怕他太累,我才恋恋不舍地告辞出门。不久,金老师给我写了份邮件,表明了其一生未留遗憾、无愧无怨的心迹,也表达了对我这个学生的热情关怀与鼓励。唉!没想到,这就是我与金老师最后的交流了。
敬爱的金常政老师,您一生勤奋,愿您从此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