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业者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以建设公共阅读空间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实践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5-23(27).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建设公共阅读空间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实践

  ■李 航

  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与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关键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而农家书屋、农村图书馆、乡村文化站等村级文化机构性质的公共阅读空间,以乡村为阵地向农民开放,不仅是乡村文化体现与传播的重要窗口载体,而且是推动乡风文明、展示乡村气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切入点。在此背景下,通过建设公共阅读空间来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显得尤为必要。

  数字化转型:传统媒介阅读推广的重要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数字化建设首先体现在“物载体”的更替,传统纸质文字被以电子化形式呈现。这一变化进而影响了接收终端和数据库的建设。接收终端可通过手机、电子书等移动设备去中心化地接收数字内容;数据库则可提供知识的索引、分类、推送、贮藏、反馈等服务功能。众多研究表明,数字化建设将是未来改革的方向,体现在乡村图书馆的转型、配套建设以及外部的文化生产职能等方面。当下,诸多学者提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1+X”方案,该方案立足农村图书馆空间小、灵活性强等特点,拓展惠民、便民服务功能,提供多元服务。“1+X”的建设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公共阅读”的职能,突出了其向外辐射的文化参与、建设职能。例如,在传统乡村图书馆阅读服务基础上,为村民提供在线视频课程、农产品信息推送、社会时政新闻、政策方针解读、党政信息传达等,以及收发快递、生活缴费等便民服务,既能够提高村民文化参与的热情,也有助于探寻农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多元化转型之路。

  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的职能建构。

  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既体现政府主导的文化属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如宁波市北仓图书馆以街道、乡村为分馆、网点,有机结合学校、企业等社会力量构建了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温州市的“百姓书房”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分工、合作,介入书房的空间布局、书籍更新、运用模式等;华润怡宝发布的“百图计划”,以企业为主体推广各类阅读活动,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乡村图书馆;“阅读中国”公益基金的筹建吸引了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并在乡村开展“阅读‘丽’量”行动,促进了乡村阅读教育的发展。由此可见,无论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筹建、管理的农家书屋,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各类农村图书馆,都不同程度成为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多样化的体现。此外,还存在大量地域特征模糊化的阅读空间,如针对游牧民族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开通的“背篼图书馆”“马背书屋”等。这些阅读空间将“城乡”公共阅读资源的失衡关系转移到“东西”地域维度,不仅能够衔接、平衡阅读资源,还能承担巩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功能。

  多方经营:拓展阅读空间的文化参与。

  “参与式文化”作为一个后现代概念,其最早提出就指向了媒介与公众的关系。相关研究指出:当今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普通公民也能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中来,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媒介的生产者。长期以来,农民在文化参与中主体性位置缺失,他们被视作“自上而下”的传播对象,预设了其在文化参与过程中的被动客体身份。然而,农村公共阅读空间作为文化参与的平台和途径,是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场所,应将处于客体的农民转变为传播主体的“参与者”。基于此,可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建”的模式来引入多方经营,拓展阅读空间的文化参与。“政府主导”主要是依据国家、省市等公共文化服务制定适合基层发展的地方文化政策,在意见策略、发展规划、战略方向等方面进行把关;“社会参与”是将带有市场属性的社会力量纳入其中,通过“以奖代补”“服务购买”等多元形式开展;“合作共建”是基层政府为保障社会力量参与而构建的现代信息平台,包括建立以问卷调查、意见反馈等为主的评价机制,完善以图书借阅、需求评估、编目索引等为主的文化服务机制,搭建以文化活动举办、文明新风宣讲、政策新政解读等为主的信息交流平台等。该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广大农民群体的文化参与感与主体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以及多方经营拓展文化参与等途径,可以不断完善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进而提高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助于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系人民出版社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出版社
   第0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集团产经
   第04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05版:业者论坛
   第06版:出版专题
   第07版:出版专题
   第08版:中国好书
   第09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0版:分销新视野
   第11版:分销新视野
   第1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14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5版:分销新视野/营销金案
   第16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7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18版:营销现场/东北书博会
   第19版:世界出版
   第20版:中国好书/广告
   第21版:中国好书
   第22版:出版专题
   第23版:出版报道
   第24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25版:阅读/国际博物馆日专题
   第26版:资讯
   第27版:业者论坛
   第28版:精品精荐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论编辑学习的重要性
以建设公共阅读空间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实践
数字赋能 内容破界
《乌思藏风云》记录藏地记忆与当代书写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业者论坛27以建设公共阅读空间丰富乡村文化振兴实践 2025-05-23 2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