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深化阶段。《课标(2022年版)》亦刻画了新时代育人育才的目标要求和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其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教学评一致性”。这一技术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技术,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理念。
在此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指南》的出版恰逢其时。这部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萍、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陈六一两位正高级教师主编的著作,不仅是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度解读,更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范式。两人从《课标(2022年版)》颁布之时便开始勾勒这本书的全貌,历时一年半,经过线上线下反复地磨合、磨课和修改文本,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该书是落实2022年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它的形成是理论指导下扎根实践土壤的经验归纳与提炼,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旨在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脱节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前言中,作者指出,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学评价之间常常出现断层,而理想的数学教育应当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育人功能,实现“教、学、评”的有机衔接,这一理念贯穿全书。作者强调教学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师生共同参与、享受思维碰撞与成长的过程。书中倡导的课堂氛围充满诗意与哲学意味,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全书明确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并围绕这一核心理念,通过五章内容系统阐述了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各章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作者系统探讨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与框架,并深入分析了结构化教学的意蕴与实现路径。本章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理论视角,帮助教师理解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的统一。作者强调,教学评一致性不仅是教学技术层面的改进,更是一种教育哲学的体现。第二至四章作者分别围绕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量感、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和模型意识等核心素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设计案例。这些教学设计案例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实践体验,强调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素养的提升。第五章作者介绍了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这两种模式强调跨学科整合与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指南》具有以下亮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书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丰富的实践案例,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直接参考。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全书围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注重学生数学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将评价融入课堂。书中强调了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激励功能,推动“教、学、评”的有机衔接。
令人感动的教育类著作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以独特的见识与科学验证,提出了富有启迪性的理论;另一种是根据现实问题,通过实践,对问题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然后以鲜活的语言描述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可以怎样做。《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指南》属于后一种,它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指南,既帮助教师理解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又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两位作者怀揣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敬畏之心,希望携手更多的教师,和他们一起单纯地、专注地研究课堂,研究数学,研究学生。该书不仅是教学实践的参考书,更是对理想教育的一种追求,推荐给所有致力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教育工作者。相信每一位用心研读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专业成长的灵感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