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漩
在数字化浪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少儿出版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AI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重塑了少儿出版的内容创作与呈现形式,还通过个性化、交互性与效率的提升,为少儿阅读生态注入了全新活力,成为少儿出版的创新引擎。
互动阅读体验的升级。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偏好,AI赋能少儿融媒体图书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多维度的内容呈现方式。围绕优质内容,开发产品形态丰富的融媒体图书,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增强内容传播效果,把少儿出版内容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优势。如童趣出版社与数传集团联合打造的《迪士尼经典动画英文电影故事》一书配备AI学习助手。小读者通过AI助手,不仅能获得该书配套的各种学习资料,还可以与助手聊天、提问。在互动体验方面,AI赋能的融媒体图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语音交互功能允许儿童与书中角色进行对话,增强故事情节的代入感。如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寻找匹诺曹》,读者只需扫描书中二维码,就能与该书专门定制的AIGC数字人“AI诺贝尔”互动交流。AI技术还能帮助实现阅读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通过追踪儿童的阅读行为、互动频率和理解程度,系统能够生成个性化的阅读报告,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科学的学习指导建议。
优化插图版式设计的提升。插图设计直接影响儿童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效果。AI技术的引入为传统插图创作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智能化工具能提升插图绘制、版式设计的效率和质量。2024年海豚出版社在绘本作品领域尝试使用AI工具。福建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森林画报》一书近400张图片全部由AI生成。“人机协作”模式既保留了创作的艺术性,又大幅提高了出版社的生产效率。
动态交互是AI赋能插图的另一突破。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静态插图可转化为交互式内容:点击画面元素触发动画效果、长按角色听取背景故事等,还能根据儿童的操作习惯优化交互逻辑,使体验更加自然流畅。在博洛尼亚童书展上,德国出版机构展示的AR绘本项目显示,这种互动式插图使儿童对关键情节的记忆准确率显著提升。
生产流程中的降本增效。AI的应用能够在基础性文本、插画创作及编辑方面给出版编辑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在出版校对环节充分应用AI技术,通过AI与人工校对的协同作业,实现近乎零的错误率。2025年,现代教育出版社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尝试使用AI工具,能够迅速完成语法与拼写校对,并深入分析句子逻辑、文章连贯性及文体差异等。部分少儿出版机构已经开始尝试引入AI技术进行选题策划,通过AI对大量数据、市场趋势的分析,筛选出一系列潜在的选题方向。使用AI技术帮助编辑构建图书框架和内容方向,协助形成初步选题策划方案,并且辅助完成图书简介、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文案等内容。出版社编辑在使用AI进行选题策划时,会先选出一些题目,再由人工进行比对筛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未来“出圈”必须拥抱前沿技术。“AI+出版”时代,并不是用AI替代编辑,而是通过人机合作提高基础性、重复性工作的效率,熟练运用各种AI编辑工具与市场分析工具,培养AI应用能力,让编辑腾出更多时间从事选题的创新性规划,让营销人员加深对读者心理的理解以及对新形态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少儿出版要实现“出圈”,必须突破传统出版边界,以前沿技术重构内容生态。AI技术与其他创新科技的融合应用,正为少儿出版开辟全新的价值维度。
元宇宙阅读场景构建成为未来少儿出版可能的突破点。海豚出版社正在尝试筹建元宇宙出版与阅读实验室,积极探索图书出版的元宇宙新路径,通过VR/AR技术将平面故事升维为可交互的3D世界。该社还计划从营销端率先构建元宇宙销售平台,实现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跃迁,构建更加逼真、更具有沉浸感和场景化的图书阅读平台,可在元宇宙空间召开新书发布会、读书会、研讨会等。
区块链技术应用则有可能解决数字版权痛点。出版机构可以积极拥抱AI大厂,从源头建立版权保护机制,实现从投喂到生成的全流程版权追溯,加强AI时代的版权保护,这也是确保文明在脑力活动层面推陈出新的有效举措。出版单位可以与AI大厂建立一定的联盟关系,共同对版权作品进行梳理和保护,在借助应用端的广大流量实现知识变现后,出版单位可以在其中共享收益。
多模态大模型的接入更可能实现全息交互。儿童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绘画等多种方式与图书对话,AI系统能理解并回应非结构化输入,使阅读成为自然的生活场景而非特定活动。脑机接口的情感交互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据报道,一些实验性项目已开始探索通过可穿戴设备捕捉儿童脑电波和微表情,AI实时分析阅读时的情绪波动,动态调整故事情节走向和难度。未来,只有将技术创新基因植入出版本质,才能突破行业边界,赢得下一代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