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优案推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学术论著《童谣:民族的摇篮曲》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出版 少儿武侠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教学 课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守护民族文化摇篮曲 共探童谣研究新维度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7-04(20).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民族文化摇篮曲 共探童谣研究新维度
学术论著《童谣:民族的摇篮曲》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童谣:民族的摇篮曲》吴其南、黄夏青著/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5年2月版/85.00元

  ISBN:9787559570666

  6月23日,由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浙江)、浙江文学院(浙江文学馆)与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学术论著《童谣:民族的摇篮曲》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

  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浙江)主任方卫平,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侃,资深出版人、编审邹亮,宁波工程学院教授、儿童文学学者陈恩黎,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儿童文学学者赵霞及该书作者之一、温州大学教授吴其南等与会研讨。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段建军、总编辑孙卓然出席会议。会议由方卫平主持。

  《童谣:民族的摇篮曲》由吴其南、黄夏青两位学者潜心著就,搭建了探索文化根脉的桥梁,让古老童谣在新时代语境中焕发新生。论著将传统童谣放在现代文学理论的视野里予以观照,对童谣特点和发展变化做了开拓性研究。同时,作者从多学科视角深入研究童谣,展现其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揭示童谣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核心地位与社会意义,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童谣实例,阐释这些看似简单的歌谣,如何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代代相传,对指导新时代儿歌创作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段建军在致辞中介绍了《童谣:民族的摇篮曲》作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文库”的重要成果,不仅是对传统童谣的学术深耕,更以创新性理论框架为新时代儿歌创作提供方法论支撑,彰显了学者守护文化根脉的学术担当,体现了出版社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响应。他指出,吴其南教授数十年潜心治学、深耕童谣研究领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们在现代理论视野下对童谣进行的开拓性研究令人敬佩。面对数字媒介深刻改变儿歌传播环境的时代挑战,守护童谣文化根脉重要且紧迫。他在发言中,感谢了作者的信任,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将以此为鞭策,以严谨专业的态度做好出版工作,紧扣时代脉搏,以精品出版为己任,积极承担文化使命,为推动新时代儿歌创作传播与童书出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方卫平在发言中深情回顾了吴其南教授的学术生涯,高度评价吴其南的学术品格与成就。他指出,吴其南是一位在“边缘之地”坚守学术、淡泊名利的“寂寞学者”,凭借扎实的努力和独特的成长路径,成为我们时代儿童文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的代表性学者之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使他能够创作出《童谣:民族的摇篮曲》这样一部重磅新著。对于该书,方卫平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这部作品是吴教授在一个领域经久耕耘的结晶,体现了作者对童谣长期、深入地关注、研读、把玩与深思。他指出,该书没有摆出学院派的架势,但蕴含着深厚的学院派训练和独到眼光;其见解、灵感非常丰富,分析非常独到,语言娓娓道来,读来“赏心悦目且令人深受启发”。方卫平特别指出,《童谣:民族的摇篮曲》堪称“五四以来现当代学者对于童谣研究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打探和思考”。

  陈恩黎认为,《童谣:民族的摇篮曲》是一次富有意义的反身回顾,作者借助一系列现代前沿理论,重审那些在时间的尘埃中沉寂已久的古老歌谣。她指出,作者通过现代前沿理论重新审视传统童谣,以“童谣的声音”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传统与民族性、地方性、世界性之间的复杂关联。书中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展开:传统的流动性与界定、民族性在汉语语境中的具体指向、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可能,以及民族性与地方性的内在联系。这些议题相互交织,贯穿全书章节,既展现了理论创新的锐度,也为理解汉语童谣的文化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她特别提到,书中对童谣声音的多层次剖析——从方言性、“同声同音”现象到声音与身体、权力的互动——揭示了童谣作为“文学前驱物”在民族心理建构中的深层作用,同时对“天籁”美学的阐释也引发了对传统概念现代转化的思考。她进一步强调,该书通过童谣声音的研究,折射出民族文化包容性与生长性的独特机制。她以书中《小星星》翻译案例为例,指出外来童谣在汉语文化中的传播与改造,体现了传统童谣作为“文化过滤网”的筛选与再造能力。此外,她提出,童谣的声音魅力不仅关乎文学形式,更触及人类文明阅读史的核心——语音作为文化基因,在成人与儿童文学中均承载着超越文字的情感共鸣。陈恩黎的发言既肯定了该书的理论突破,也提出了拓展方言研究范围、深化“天籁”概念内涵等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启发。

  邹亮从研究方法、历史溯源、美学特色及文化关联等维度,系统梳理了该书的学术贡献。他指出,该书创新性地将现当代文学理论系统应用于童谣研究,填补了学界空白;其专题式写法突破传统民俗学框架,提供了跨学科研究范式。书中对口头文学文字化过程的剖析,以及对童谣中权力关系的敏锐触及,均为学界提供了全新视角,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他呼应书中对童谣式微的忧思,指出现代化进程使童谣生存土壤萎缩。同时强调童谣的深层价值:其权利结构反映成人与儿童关系,且作为民间文学基因深刻影响现当代作家,是理解中国文化多元性的关键路径。

  王侃高度评价了《童谣:民族的摇篮曲》,特别认同作者关于童谣作为“集体记忆载体”与“民族性象征”的论断。这为理解童谣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他认为,该书不仅深化了对传统童谣价值的理解,更为未来童谣创作如何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同时,他建议增补“童谣与音乐关系”研究,期待将未来路径展开深刻阐释。他以春晚儿歌《玉盘》等为案例,剖析童谣如何被赋予民族主义内涵或承载政治密码,同时指出童谣的现代传播面临农耕文明场景消解的挑战,需从传统宝库中创造性转化。他认为,童谣及儿童文学与科幻文学一样,将成为未来文学中持续繁荣的重要文类。

  赵霞认为,《童谣:民族的摇篮曲》一书深刻揭示了童谣及其背后丰富、复杂甚至微妙的内涵。特别赞赏作者以“大理论和大文化的视野”来研究看似清浅的童谣,使得厚重的理论支撑与研究对象完美融合。该书从文化地理学、狂欢诗学、现象学等多维度揭示童谣作为“口头艺术”的复杂性:既强调其扎根于集体表象与“大身体”文化的生存根基,又剖析其荒诞美学对成人权威的隐性反叛;既捕捉童谣语言中“天籁”般的自然生命力,又直面其受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却始终寻求突破的韧性。她认同书中提出的严峻现实:随着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和媒介形式的剧变,传统童谣赖以生存的口头传播环境消失,导致其面临“终结”的命运。她探讨了书中关于晚清至五四时期童谣搜集运动的一个尖锐观点,即大规模的文字记录本身可能对活态口头传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甚至是致命的伤害”。这使得吴其南的这部著作,既是对传统童谣辉煌艺术的宏阔探讨和精神分析,也宛如一曲深沉的挽歌。然而,书中展现的童谣那清浅而丰美、简白而丰富的艺术魅力,对当代写作者依然具有强大的召唤力。她提出,这部著作或许不仅是“挽歌”,更可能成为通往新的童谣时代的“序曲”,启发人们思考童谣在当代新语境下延续的可能性。

  吴其南在发言中回顾了这本书的创作初衷。他强调,童谣作为一种口头文学,其原始魅力在于声音和方言的运用,文字记录限制了其变异性,影响了自然传播和演化。方言是理解童谣的关键,不同的方言承载着童谣的独特韵味。他表示因本人对方言掌握有限,故无法全面深入研究方言对童谣传播的全面影响而略感遗憾。他讨论了童谣收集与传播的悖论——将童谣搜集整理为文字,能够将童谣保存并广泛传播,但也可能固化其形式,影响其在民间的变异和发展。童谣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他认为,如果有条件在全国各地开展童谣搜集,并用各地的方言进行录制保存,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有效保护。他呼吁,未来研究者可以深入探索童谣的声音特性、方言运用以及时间性变化,这是有待开拓的研究领域。

  与会者一致认为,《童谣:民族的摇篮曲》以其重要的学术价值、丰富的创见与成熟独特的风格,成为当代童谣乃至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不可忽视的一部著作。

  方卫平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童谣:民族的摇篮曲》。他指出,这部著作拓展了童谣研究的理论与思考空间,是童谣学发展至今最重要、最宏富的研究成果之一。方卫平特别强调该书的三大核心特色:一是前沿、开阔的理论视野,对童谣进行多角度、创新性阐释。二是紧贴童谣文本、历史传播现场及儿童生活,尤其注重还原其动态流动的传播过程与时空特性,理论运用扎实独到。三是语言风格平实灵动、娓娓道来,突破了刻板的学术腔,使深邃的理论充满智慧与可读性。他还指出,相较于作者早期著作,该书在理论运用上更显返璞归真、炉火纯青,有效融合了个人学术训练与口语表达风格。书中对文化地理学、身体建构、艺术逻辑论等新颖视角的开拓,以及对声音维度的强调,均为童谣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集团产经
   第03版:资讯
   第04版:暑期专刊/广告
   第05版:暑期专刊/助学读物
   第06版:暑期专刊/助学读物
   第07版:暑期专刊/出版研学
   第08版:暑期专刊/出版研学
   第09版:暑期专刊/消暑空间
   第10版:分销新视野
   第11版:分销新视野
   第12版:精品精荐
   第13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
   第14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论坛精粹
   第15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论坛精粹
   第16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专题
   第17版:中国阅读周报
   第18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19版:中国阅读周报·严选好书
   第20版:优案推介
   第21版:中缝
   第22版:中缝
守护民族文化摇篮曲 共探童谣研究新维度
少儿武侠与AI的碰撞
领唱日常生活的颂歌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优案推介20守护民族文化摇篮曲 共探童谣研究新维度 2025-07-04 2 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