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该书发布会在北京先农坛召开,以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为首的“大故宫亲友团”再次前来助阵,阎崇年就新作和书写接受记者采访,侃侃而谈。
□采访人:夜 雨(商报记者) ■受访人:阎崇年(清史专家)
□为什么选择先农坛的具服殿来做新书的发布会?
■如果把故宫延展开,就要延展到先农坛,因为故宫上要通天,下要接地,这个地就是先农坛。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先农坛是皇帝每年春天举行耕祭礼,祭祀农神的地方。具服殿通俗来说,是皇帝换衣服的更衣室。这个仪式,表示国家最高的执政者重视农,重地,重五谷杂粮,重民生,这个好的传统,应该继承发扬。
□《大故宫2》和今年3月出版的《大故宫》有什么不同?
■第一部讲述的重点是前朝,讲故宫的格局和它作为北京中轴线核心的地位和作用。第二部重点讲内廷,即以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这后三宫为主体,东西六宫为两翼的帝后生活区。如果你想知道后宫中人怎么生活,后妃怎么选,真实的后宫是什么情况,就可以看这本书。而且,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后宫的悲喜剧,也因此,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好看。
□关于清后宫内廷有很多故事传奇,您在写作的时候会侧重把握哪几点?
■守真、扬善、褒美是我的三大原则。第一要守真,现在对故宫的戏说和胡说太多,比如有电视剧说康熙十七子允礼即后来的果亲王和雍正的妃子私通,还有私生子,我查了所有史料,概无史据。清明两代也没有后妃到尼姑庵修行的事。所以我力求用史料说话,其实那些真实的历史故事,比编出来的生动。第二要扬善,六百年的故宫一人治六宫,以六宫奉一人,有妃嫔的羡慕嫉妒恨,也有悲苦泪水,但我重点扬善抑恶。比如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她历经了明仁宗等三朝,并被誉为“女中尧舜”,我详细讲她如何扬善并以善终,我希望把中国妇女优秀、美丽、善良的一面,尽量介绍给广大的读者和观众。第三是褒美,故宫中有丑恶,但也有很多人是美好的,我褒扬这些人,希望有助于读者个人心灵的修养和社会风气的净化。
□但书里有很大篇幅讲述“坤宁不安”、“坤宁不宁”,宫廷本就步步惊心,扬善是出于一种希望吗?
■我原来读史的时候,也觉得好多皇后作为天下第一女人是最幸福的女人,但后来查了史料,明朝16位皇帝、清朝12位皇帝,共28位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没有一个是圆满一生的。我很惊讶,再一想,人生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我们老百姓可以从这里得到平衡,生活中有点儿磕磕碰碰,应该坦然面对。
□从2003年您到“百家讲坛”作主讲人,到现在十年,平均一年出版一本书。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您在近耄耋之年,还有这样丰富的著述?而且很多地方是要亲自去勘察的,有没有什么秘诀?
■我现在还没有资格谈,我打算一百岁再谈这个事。我的生活特单调,早上起来,开电脑敲字,早饭以后继续敲,中午吃了饭休息一会儿,用电脑敲,晚饭以后,还用电脑敲。家里人死拽活拽我去散步,转一圈,就回来了,继续敲。我一年都这么生活,过节也这么生活。
其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老说我这个人笨,有人弹钢琴,十个指头都会弹,我说我不会,但还要去做这个事,就只能花时间琢磨,去读大量作品,去实地考察。比如说书中写到的三希堂,我前后去了五次,测量了三次。我虚岁79了,明年就80了,身体还马马虎虎,一天坚持14个小时写作还可以。我还要继续录和写《大故宫3》,将会讲三山五园、避暑山庄、文物南迁,一直讲到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