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该给新书设立一个“禁止打折期”
  ■何勇海(媒体人)

  知名作家严歌苓2014年的新书《妈阁是座城》,出版社出版时定价36元,当当网以6折的价格销售。2014年冯骥才的新书《西欧思想游记》,出版社出版时原价定为49元,同日网上书店的价格也降到36.8元。为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近日建议,新版图书出版后一年内在零售终端禁止打折销售,引起社会关注。(详见3月19日《光明日报》)

  听到禁止新书打折的建议,相信绝大多数读者会持反对态度,因为在他们的固有印象中,图书价格虚高,出版行业利润丰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价格战”,他们早已养成了打折时才购买图书、谁便宜就买谁的消费习惯。如果禁止新书打折,无疑会增加读者的购书成本,比如一位网友就明确表示,这是变相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大家买不起新书,就只有转向盗版图书市场了”。

  事实上,理性地看,禁止新书在一定时期内打折是有道理的。新书打折,会贬低新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如今有个怪现状:新书刚上市,甚至尚在预订,网上书店就打起“折扣战”,挫伤了作者的创作热情。新书本来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劳动价值,刚出版就打折,会给读者造成图书本身有问题的错觉,影响图书未来的销售。理性的读者,其实看中的还是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而不是单一的折扣。

  新书打折,会对图书市场造成更大混乱。据报道,有电商曾直言:电商卖书之所以有“特别狠的折扣”,乃至于“自杀式打折”、“跳崖式竞争”,是因为卖书只是给他们挣名,卖其他商品才是为了赚钱;图书卖一折电商也不会赔钱,因为电商打着卖书噱头,可以吸引、收获一群优质客户。这就是大型电商为何都不会落下图书行业的缘故。而实体书店的利益、图书市场的公平竞争则成了“炮灰”。

  即便是对读者来说,新书打折也有很大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图书出版和发行都不是暴利行业,尤其是图书零售的利润极其微薄。新书一律打折,甚至被“恶意砸价”,会倒逼难以获得正常利润的出版社,为分摊编辑、管理、人工、版税等诸多固定成本而抬高书价;在提高定价之时,还会缩短出版周期,搞同质化、跟风化出版,降低图书整体质量。这种“高定价,低折扣”游戏,未必对读者有益。

  故而,禁止新书打折大有必要。德国、法国、韩国等都有这类法规。我国4年前曾推出《图书公平交易规则》,规定“出版一年内的新书(以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进入零售市场时,须按图书标定实价销售”,却难以实施,因为它是几家协会制定的,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效力,对图书市场发行各方根本构不成约束。希望有关部门制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让新书在一定时期不被打折销售,让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在同一价格平台上竞争。

  当然,禁止新书打折,最好先建立一个合理的图书定价体系,让全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这就不是笔者这篇小文能阐释得了的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行集团篇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法律细分
   第07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第10版:专刊
   第11版:专刊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中国
   第14版:人物
   第15版:非小说
   第16版:书评·文史
   第17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8版:周报·关注
   第19版:周报·报告
   第20版:文创中国周报·市场
   第21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22版:印业中国周报·专题
   第23版:印业中国周报·市场
   第24版:印业中国周报·前沿
5万元
●精彩导读
●第一时间书
中国作家“走出去”:除了靠“运气”,还有哪些途径?
该给新书设立一个“禁止打折期”
京交会将示百余非遗项目实现两个“首次”
《百年海归创新中国》记录影响中国进程百年海归风云
《古生物图鉴》再现恐龙形象
中国图书商报中国13该给新书设立一个“禁止打折期” 2014-03-28 2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