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法律细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司考细分:格局趋稳 打盗堪重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蓝有林实习记者薄傲

  有业内人士透露,自2002年开始的国家司法考试每年都能给法律图书市场贡献极为稳定的1.5亿码洋左右的正版市场份额,加上司考报考人数的逐年增加,比如2013年司法考试全国报名人数高达43.6万余人,创12年来最高纪录,比2012年增加了3.2万人。因此,这个被誉为“天下第一考”的辅导书市场,每年都吸引了数十家出版社蜂拥而入。13年来,出版机构、策划公司几进几出,有的浅尝辄止,有的铩羽而归,在多次“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回后,司考用书市场也从快速发展到盲目繁荣再到回归理性。相对而言,法律类专业社市场占有率始终位于第一梯队,而新进入者往往容易边缘化。

  创新突破是出路  联手培训共造市

  当然,司考用书市场的理性回归,能够坚守这一阵地的也基本是法律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法律类专业社,但这并不意味这一市场就没有新进入者,相反,司考用书上亿码洋的市场份额始终是各家角逐的“肥肉”,每年都有不少新力量介入。

  “虽然市场趋于稳定,但是竞争还是比较激烈,市场同质化严重,所以选题、图书品种等方面还要不断创新。”法律出版社考试分社编辑宋杰鹏的看法就颇有代表性,他告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法律社为此作了不少尝试,例如真题类的司考书,最早出版的是按年份编的《历年真题汇编》和按考点编的《历年真题考点归类讲解》,之后图书品种逐年精细化,在司考后第一时间就以单本的《真题讲解》的形式出版当年真题和答案解析。还有按学科编排的《历年真题汇编》、《历年真题》模测版等。其中《历年真题》模测版增加了题量,简化了答案解析,在装帧上也更接近试卷。”

  人民法院出版社教普编辑部主任林志农透露,该社此前一度成为市场中品种规模领先的司考用书出版单位,但自2010年开始寻找品种规模与品牌效益之间的平衡点,一方面大幅缩减普通司考图书品种,从上百种降到现在不到30种;另一方面集中资源全力打造品牌图书。最终确认在教材、真题、法规汇编、重点法条、模拟练习题五大品类中各择一个核心主打品牌,除选择选择具有常年一线培训经验的名师撰写,在内文体例、版式细节、增值服务、印刷装帧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将考题答案置于脚注或解析之后,便于考生自测;运用书眉出血和试题单独索引加强检索功能,方便读者翻页查阅;印装上采用高品质的纸张油墨,精美的双色印刷、UV起鼓的封面工艺等,同时进行统一的封面设计、广告语、宣传口号和LOGO集中推介。

  除了选题创新,司考用书市场近年的另一亮点,就是出版社与司考培训机构的多样合作。比如近年新介入司考书市场的中国财经出版社,今年就拓展了与指南针司考培训学校的合作,出版了一系列司考用书。该书策划编辑伍锦华介绍,该系列共有14个品种,当中大法单独成本,小法合并成本,其中“法律汇编”这套书销量最高。宋杰鹏也谈到,“法律社与培训机构除了有出版方面的合作外,还有如广告方面的合作,当然这种合作是有偿的”。而法院社自2008年就开始利用作者团队与培训教材资源的优势正式开展对法院系统干警的司考培训,截至2014年,法院社已在全国10个省高院连续五六年开办过法院系统司考培训,每年培训学员数千人,占据了法院系统司考培训二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且逐步在向检察系统与公安系统推广拓展。“图书的作者团队转变为培训的教师团队,培训班的课堂转变为图书的宣传销售终端,最终实现了培训收益、图书销售、品牌推广的互动多赢。”

  广开营销渠道  打盗仍为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各社在营销方式上也有所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考试分社社长李宏介绍:“除在实体店如主渠道的新华书店和二渠道的民营书店有出售外,该社在人大和其他几所高校都开设了人大社控股的书店,销售包括司考用书在内的图书和外版书,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越来越便利,人大社在网上如淘宝等也都有出售司考用书。”宋杰鹏则透露:“整个实体店的图书市场整体走下坡路,实体店逐渐衰落,网店逐渐强势,并逐步取代实体店。法律社对于司考用书除了网店、新华书店等销售渠道外,还有一种自建的销售渠道:中法图连锁店,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几个主要城市。连锁店的销售码洋最近10年每年都在增加,涨幅略高于国家GDP的涨幅。”伍锦华也表示:“当当、亚马逊、京东等有第三方自营书店,与这些自营书店合作,折扣偏低,读者较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指南针学校自己的学员,自然也会购买财经社与指南针学校合作出版的司考用书。”

  不过,让众多介入司考用书市场的出版社最为头痛的则是盗版,法院社近日就派专人专程前往阿里巴巴商讨打盗事宜。林志农介绍,13年来,该社不遗余力地在全国十余省(市)开展大规模打击盗版行动,充分利用扫黄打非办的数码防伪和短信举报系统,组织专门的打击盗版团队,委托各地专业调查机构同行政执法部门联合打击盗版。另一方面,针对许多购买盗版司考书的读者只重价格不重印刷品质的心理,法院社与众合教育合作,为购买正版的读者赠送图书配套网络课程等正版增值举措。

  宋杰鹏更是直言,“法律出版社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其他出版社,而是盗版。”他说,现在的盗版技术越来越高,防伪、附赠等手段都没有太大作用,对盗版就必须严厉打击,为此该社成立了专门的打盗办公室,有专业人员与公安、扫黄打非办的人合作,同时与淘宝展开了打盗合作,比如给销售商的销售折扣假设是6折,那么在淘宝上以低于6折销售的这套书就默认为是盗版,然后采取禁止销售等手段。此外,该社还参加打击盗版联盟,在各大主要法律院校周边书店,与扫黄打非办合作开展一些打击盗版的活动。伍锦华也谈到:“目前司考用书市场的最大问题就是盗版,财经社在淘宝有正版书店销售司考用书,但是淘宝上还有几百家店销售盗版图书,这些盗版书的价格是图书定价的10%~20%,这对于出版社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与淘宝有打击盗版的协议,严厉打击盗版这种不正当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于娟表示,目前司考用书市场有竞争和盗版是正常的,他们也已经在想对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行集团篇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法律细分
   第07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第10版:专刊
   第11版:专刊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中国
   第14版:人物
   第15版:非小说
   第16版:书评·文史
   第17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8版:周报·关注
   第19版:周报·报告
   第20版:文创中国周报·市场
   第21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22版:印业中国周报·专题
   第23版:印业中国周报·市场
   第24版:印业中国周报·前沿
司考细分:格局趋稳 打盗堪重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文化发展史”薪火相传
以精品战略突破重围
打盗之余,提供增值服务
广告
中国图书商报法律细分06司考细分:格局趋稳 打盗堪重 2014-03-28 2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