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试探性地进入司考图书市场并初尝效益,到遭遇盗版围攻后不断变招应战;从追求规模效益全面开拓,到雕琢精品打造品牌终得回报。经过13年的努力,人民法院出版社策划并持续推出的法院版司考书已成为市场中信誉度极高的品牌,居于市场领先地位,每年稳定创造上亿元的市场份额,扣除盗版占去的七八成天下,每年法院社正版司考书不到30个品种发行近4000万码洋,单品种平均销售码洋达到史上最高的150万元,13年来正版累计总发行码洋已近5亿;旗下五大旗舰品牌全部再版10年以上,累计销售正版上百万套,连续9年45种司考图书荣获“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奖”,成为司考考生备考的重要选择。
介入司考培训 促销售塑品牌
日前,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从法院社了解到,为在司考书这一竞争日趋饱和的市场上寻求突破,该社首先在战略上整合资源,以培训促销售,以培训塑品牌。
司考书与司考培训联系密切,是天然的姻亲。法院社认识到司考培训机构对司考图书市场格局影响重大的趋势之后,经过长达数年的调研工作,2008年开始利用作者团队与培训教材资源的优势正式开展对法院系统干警的司考培训。责任编辑身挑两职,既负责图书的编辑出版,同时也负责培训班的组织运作。截至2014年,法院社已在全国10个省高院连续五六年开办过法院系统司考培训,每年培训学员数千人,占据了法院系统司考培训二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且逐步在向检察系统与公安系统推广拓展,效果显著。通过开办司考培训,图书的作者团队转变为培训的教师团队,培训班的课堂转变为图书的宣传销售终端,通过名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图书的宣介以及培训学员的口碑传播,有效地促进了法院版司考书的销售和品牌塑造,实现了培训收益、图书销售、品牌推广的互动多赢。
控制品种规模 打造核心品牌
2006年~2009年间,法院社司考书品种规模和生产码洋快速扩张,成为市场中品种数较多、发行量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司考书出版单位。但从2010年开始,法院社又开始转变经营思路,寻找品种规模和品牌效益之间的平衡点,调整之前快速扩张品种规模的发展思路,确定了“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发展方针。之后,法院社全面整合选题与作者,利用与众合教育战略合作的契机,终止了与多家培训机构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大幅缩减普通司考图书品种,从上百种降到现在不到30种;另一方面集中资源全力打造品牌图书。其实在司考图书界,许多出版机构的甚至80%以上的辅导书都是由临时聘用的法学院校在校生编攒出来的。而法院社坚信作者是第一竞争力,经多方考察、慎重选择具有常年一线培训经验和极好口碑的名师,并针对考生的复习备考核心需求,在教材、真题、法规汇编、重点法条、模拟练习题五大品类中各择一个核心主打品牌。其中教材类主打“司考专题讲座系列”(分基础版与应试版),法规汇编类主打众合教育出品的《司考法律法规汇编》、重点法条类主打《国家司法考试重点法条解读》、真题类主打《真题分类解读五卷本》、模拟练习题类主打《红腰带》(分练习版与冲刺版)。
以名师树精品 细节造就品质
针对这五大核心品牌,该社在内文体例、版式细节、增值服务、印刷装帧方面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优良品质。例如,以上品牌图书的撰写均由具有丰富一线培训经验的名师撰写,体系科学合理,考点阐释精准易懂,备考复习针对性极强;根据考生的使用方式设计开本尺寸和分册厚薄;均衡版面的文字与插图,既保证视觉舒适又有利于记忆阅读;将考题答案置于脚注或解析之后,便于考生自测;运用书眉出血和试题单独索引加强检索功能,方便读者翻页查阅;印装上采用高品质的纸张油墨,精美的双色印刷、UV起鼓的封面工艺,等等,均透露出卓尔不凡的正版品质。
除了内容上精益求精,法院社还对五大核心品牌进行整体包装,集中对其进行重点宣传,整体推介。如今,经过数年投入打造,这五个核心品牌在专业渠道商中极有影响,在读者中已形成坚实口碑,成为考生通关司考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通过上述战略、战术调整,2010年后的该社司考书在品种及总定价降低30%的情况下,单品平均销售码洋反而大幅提升。2013年,该社近25种司考图书创造了4000万销售码洋,单品平均销售码洋达到了史上最高的150万元,实现了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核心品牌的战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