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教材数字化意味着市场份额初始化?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海颖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在集中开发数字教材平台项目,计划2014年上半年内测,下半年推向市场。这个新项目的开发,一方面是为教材数字化作探索,满足部分地区和高校数字化教学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推广,进一步维护人大社相关教材的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对于人大社而言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日前,人大社市场部副主任张义在介绍该社重点高校教材项目时将话锋转到了“数字化”的相关设计上。这种“转”,在如今的高校教材出版领域已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当数字出版走到前台之上,这一多少年来复杂但又相对稳定着的细分市场终将面临新的走向,相关出版力量在主动与被动中重新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相关数字化产品正在成为角逐市场的新生力量乃至预判中的主导力量,相关市场份额的划分面临初始化,而开篇有时会意味着结局。

  多种力量构建复杂产品形态

  目前来看,相关角逐力量根据自身特点摸索着适应度高的数字化途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产品形态,从数字教材到个性化服务再到整体解决方案等等。

  2012年年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开始进行高校数字教材开发的探索,在1年左右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重要转变。目前,该社针对高校教学推出的数字化产品主要为主干教材重点项目的配套产品,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主要公共课,专业课的数字化产品还处在开发中。相关产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由学生使用的数字教材,应用于平板电脑、普通PC机等终端;另一类是网络资源平台,是面向教师和院校的定制化数字化服务。此外相关产品还涉及立足于传统教材的增值服务,应用于移动终端,如二维码微视频等。据华东师大社高教分社副社长李恒平介绍,以上产品主要特点可集中表现为:实现多平台兼容的技术标准;内容数据存储中心支持,提供定制化的数字产品服务;多媒体人机交互,优化学生的教材使用体验;数字化管理,便于教师实现形成性评价和教学管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教材开发上着眼于三个项目:基于跨平台、浸入式、社交化学习的新一代数字教材“求是教材”APP研发项目、基于数字化教材内容管理平台和移动课程项目。“求是教材”APP提供了动态学习、社区化学习和跨平台移动学习的体验。目前,“求是教材”在AppStore和安卓市场上线发布,提供近90种数字化教材的试读与订购下载。另外该社也进行单本精品APP课程的开发,如《管理学》APP、创新实用英语教材APP等等。清华大学出版社文泉书局网站上可购买该社几乎所有教材的电子版以及其他上万种高校电子教材;另外,该社还开发了智能数字教学平台,今年将有80种教材上线,超过20万人使用。

  可以看到的是,作为高校教材的主流出版机构,相当一部分大学社、专业教育社在推动高校教材出版数字化进程中表现出抢占市场先机的姿态,这其中不仅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出版机构,也包括在市场变局中寻求突围之路的中小社,成立于2008年的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去年下半年就专门召开“数字时代”英语教育系列教材研讨会,围绕针对独立、三本以及成人教育学生所编的“新模式实用大学英语”系列深入探讨了多媒体形式、网络化手段在教材中的结合与应用。

  此外,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一批专业社在高校教材数字出版领域表现出强烈的“专业化”色彩。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联合承办的“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项目已推出了先期产品。据了解,该项目以医学本科全套教材为基础,以国内最大医学数据库群和功能强大的教学管理平台为支撑,是具有跨媒体、跨终端、跨平台功能的新型数字化综合教学系统,将3D模拟、多媒体技术、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等广泛应用到教材编写之中。项目已成功完成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等多学科样书样章编写,数字化辅助编写平台于2013年8月底上线,项目配套工程——12个大型医学数据库群已构建成功并已投入应用;项目总体分为三期建设,预期2018年完成。

  在传统出版社转型的同时,一些数字出版技术与服务提供商也在持续介入市场,甚至表现得更敏锐、更强势、更深入。2013年,方正阿帕比根据高校教学特点,新推出了面向教学方向的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学知课堂。学知课堂将学校课程和海量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将知识进行智能重组并按照课程精准推送,为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上课、复习、拓展学习提供一站式的资源服务。在近半年的推广中,产品获得了全国高校的广泛认可。而据方正阿帕比高教行业总监韩学谦介绍,方正早在2003年就与CALIS管理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建设CALIS教学参考书数字化项目,该项目将中国高等教育90%的学科、专业所需的教参、教辅进行数字化,并建立数据库,命名为“中国高等教育教参教辅数据库”。在随后的2005年和2010年先后推出了针对全国高校的自有教材、课件、特色馆藏等的“教材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收录了建国以来大部分的图书全文资源、全国各级各类报纸及年鉴、工具书、图片等特色资源产品的“中华数字学苑”:前者使高校能够将本校的纸质资源数字化后发布到校园的资源平台,数字化的教材还能得到很好的版权保护,防止盗版,也能应用方正阿帕比的CEBX数字排版格式,实现最优的移动阅读效果;后者可为高校师生提供在线阅读、全文检索、离线借阅、移动阅读、下载、打印等数字内容和知识服务。

  销售带来实质性市场竞争

  高校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搭“花架子”,它要带来的是具有市场销售能力的产品。据浙大社数字出版中心常务副主任童华章介绍,该社相关产品在苹果、亚马逊、淘宝、京东、当当以及安卓市场、社网上进行销售,以销售较好的管理学APP为例,产品上线3个月下载量就超过5000次。华东师大社相关产品的销售模式有两种,一种仍是与教材捆绑销售,作为增值服务,并不单独盈利;另一种是向院校提供定制化数字服务。

  (下转第10版)  (上接第9版)两者均主要由出版社自身的销售队伍和经销商进行推广。而据清华社数字教学服务平台项目组总监郑奇介绍,除借力几大电子书的常规渠道外,该社也在打造高校出版社数字教材销售平台,同时开拓自己的数字教学服务用户群。后两者主要通过直接和用户接触,但目前暂时还未发展代理商。

  方正阿帕比所提供的高教数字化产品目前已经取得了可观的市场推广效果。该公司高教行业销售总监刘春涛表示,80%的211高校、重点大学图书馆已多年使用“中国高等教育教参教辅数据库”,近100所高校在使用“教材数字化解决方案”,近500所高校正在使用“中华数字书苑”;而学知课堂作为革新性产品,目前还处于推广阶段,多所学校申请开通使用。这些产品均采取直销方式,即企业客户经理通过拜访校长、图书馆馆长,进行产品演示,并且为学校开通试用,同时获得来自师生的一手反馈信息。

  为支撑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各机构可谓多方着手。浙大社在软件开发、内容制作、管理及营销等方面投入人员10多名;在产品开发上突出数字化优势,开发立体化、侵入式、多终端的富媒体移动课程。目前针对数字化教材,该社进行了支持互动的数字教材的开发,并开发了碎片化应用的产品,如在线测试等,还针对移动学习开发了移动课堂等。清华社在内容层面成立专门部门,与国外科学可视化公司合作,开发数字化科学教材;在平台层面成立专门部门,开发智能教学平台。在化解成本压力方面,多家机构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支持,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交互式外语数字教材编纂系统的研发”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40万元,另一项“基于电子书包平台的外语电子教材平台”获得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150万元。“国家医学电子书包”获得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资助。

  阿帕比一直围绕“数字资源如何能以最易于被老师和学生获取、使用的方式提供服务”这个理念进行研发。据公司CTO汤帜介绍,在产品易用性方面,方正开设有专门的数字出版研究院,自主研发的CEBX版式技术,已经于2013年2月被原新闻出版总署定为国内移动阅读的行业标准。方正在研究CEBX新一代版式技术时,正是为了满足目前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生、教师更喜欢用移动设备学习、教学这样的大趋势。该公司认为,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数字化,而是越来越移动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行集团篇
   第03版:大众出版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法律细分
   第07版:世界出版·华文书业
   第09版: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第10版:专刊
   第11版:专刊
   第12版:广告
   第13版:中国
   第14版:人物
   第15版:非小说
   第16版:书评·文史
   第17版:文创中国周报
   第18版:周报·关注
   第19版:周报·报告
   第20版:文创中国周报·市场
   第21版:印业中国周报
   第22版:印业中国周报·专题
   第23版:印业中国周报·市场
   第24版:印业中国周报·前沿
高教产品数字化未来方向在哪里?
高校教材数字化意味着市场份额初始化?
大学生教材使用情况调查
多渠道购买重复使用率高
广告
中国图书商报专刊10高校教材数字化意味着市场份额初始化? 2014-03-28 2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