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郑杨
财经图书的出版与阅读一直以来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息息相关。
热点话题引领财经阅读
财经图书的出版与阅读一直以来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息息相关,进入10月份以来,被大众谈论最多的公司是谁?当然是中国“共享经济”代表——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在2015年年初,曾因给每位员工赠送一辆特斯拉作为年终奖而轰动一时。10月27日,该公司宣布,他们开发的应用工具软件“WiFi万能钥匙”日连接超过40亿次。11月2日,继成为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市场第一工具软件之后,“WiFi万能钥匙”在我国台湾市场也再度告捷,当日台湾Google Play排行榜显示,WiFi万能钥匙位列工具榜第一,总榜第十。通过热点主人分享WiFi热点,WiFi万能钥匙已经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们便捷、迅速地上网。WiFi万能钥匙的热点来源主要是商户、运营商和智慧城市。
看到WiFi万能钥匙的成功,要说一下《增长黑客:创业公司的用户与收入增长秘籍》(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9月版)这本书。以往的互联网公司,创业之初大部分处于烧钱的状态,赢利的希望非常渺茫。而近两年,一些新兴互联网创业者,正在逐渐引领和重塑互联网行业营销和增长的理念。“增长黑客”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互联网创业者Sean Ellis提出,他们是介于技术和市场之间的新型团队角色,主要依靠技术和数据的力量来达成各种营销和赢利的目标,而非传统意义上靠砸钱来获取用户。WiFi万能钥匙团队所属的连尚网络A轮融资就达到5200万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正是一名依靠技术力量获得迅速发展的“增长黑客”。
金秋10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津津乐道的另一个话题是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举行了下线仪式,媒体评论,此举或将打破波音和空客的垄断。几乎同时,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首列出口欧洲的动车组也运抵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进行运营调试准备。这是中国动车组产品符合欧洲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读者对相关图书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碚所著的《中国制造2025》(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版)指出,在现阶段,中国最重要、最迫切的战略任务之一仍然是继续强健工业筋骨,发展成为制造强国。有了以先进制造业为实体的工业之筋骨,中国才能雄踞于世界大国之列,确保国家安全、民生福祉和民族昌盛,并且真正成为一个永远保持活力的创新型国家。《弯道超车:从德国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与澎湃新闻联合推出的,收录了罗兰·贝格、王一鸣、郑新立、李稻葵、冯兴元等20多位中外学者所发表的系列文章,对当前“中国制造”如何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作了详细的探讨,同时全面、客观、深入地阐释了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背后的深远意义。在近期关于“中国制造”的主题图书中,这2部著作是基于长期深入研究而写,颇具真知灼见,比较权威、专业的读本。
名家新作紧跟时代脉动
10月份最引人关注的事儿应该是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期限最后五年的宏伟规划,许多新政策的颁布实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未来中国经济将发生很多转变。例如关于一对夫妇可以养育两个孩子政策的颁布,可以说是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企业劳动力短缺、中国社会“未富先老”开出的解决药方。据媒体报道该消息的公布,连远在新西兰的牧场主都高兴地赞好,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出版行业也不例外,据商报·东方数据9月份统计显示,近期财经图书再掀主题出版热潮,很多经学家的新著集中出版,内容也是紧跟时代的脉动,与国家经济政策紧密相连。
胡鞍钢是中国国情研究专家。他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其研究成果为高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的新著《“十三五”大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版)前瞻研究、科学谋划“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该书最大特点是把握“十三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研究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分析和应对国际国内各种挑战与风险,前瞻性地展望2030年中国发展的大趋势、大变迁,提出今后15年(2016~2030年)的远景奋斗目标。他的另一本著作《中国新战略》(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版)则认为在过去500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大国一直扮演着主角和决定性的力量。现代化本质上是大国间的竞争。对中国而言,如何顺利实现大国战略的成功转型,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在书中,他揭示了经济成败背后的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值得读者思考。
李稻葵在经济学界向来以敢于直言而闻名,他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现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等职务。9月,他推出自己的一本新著——《中国经济的未来之路:德国模式的中国借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5年9月版)。该书为李稻葵与全球咨询巨头罗兰·贝格合著,二人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和德国不仅拥有着相似价值理念与基础机制,在改革目标上也同样相似。两人在无数次思想碰撞后,总结出了现实借鉴。他们从公共财政体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金融监管体系、马克国际化战略、企业基业长青等方面,探索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商业模式,为中国改革提出新的建言。
中国经济正在崛起,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难题。只有站在世界看中国,才能清晰地看到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只有以世界的视野来审视中国的转型,才能准确认识到中国未来的道路。《看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10月版)是《财经》杂志主笔著名财经记者马国川2009年以来对国际有影响力的人士的采访。其中既有基辛格、斯考克罗夫特、莫德罗等世界知名政治家,也有科斯、科尔奈、青木昌彦等大师级经济学家,还有福山、尤努斯等思想家。这些人士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分析中国的现状,对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民生、文化、历史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包括如何消除贫困和腐败、中国经济新阶段的特点、政府自我改革、人口政策与户口制度变革、中国未来的挑战、中国与美国和世界的关系等涉及每一个中国人命运的重大问题,力图从严峻的现实问题中思考和探索出未来中国当走的路。对中国的改革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很值得正在为实现大转型而努力的国人从中汲取营养。该书获得吴敬琏、资中筠、柳传志、俞可平、钱颖一热情推荐。
陈志武是著名华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在畅销书《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之后,他推出了《金融的逻辑2:通往自由之路》(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该书把焦点集中于“自由”。陈志武教授认为:基于自由选择的人生才有幸福可言,而自由的市场与自由的金融,将会提升每个人自由选择的能力。他在书中谈到,中国文化和其他传统文化历来反对货币化,但货币化为个人自由带来坚定的基础。陈志武更进一步讲,为实现个人自由,金融市场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金融市场,即使有一般的商品市场、私有财产,也是不行的。比如,儒家文化中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对中国人的行为规范进行约束,使每个人在家庭结构、社会结构里所处的位置固化不变。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当人们面临生老病残等风险事件冲击的时候,宗族、家族在这个时候可以提供支持。但如果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如借贷金融产品、退休金、养老金等,就可以不再依赖传统的保障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