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红楼梦〉赏析》第一册,终于在2016年的年终岁末出版问世了。追忆当年策划出版这套书的动因之一,便是要为全世界有志于翻译《红楼梦》的翻译家们提供便利和帮助。而这一动因的形成,也源于笔者来到《红楼梦学刊》以来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当时,为《红楼梦学刊》翻译英文要目的,便是著名的英译本翻译家杨宪益先生。每期一次,我都是周二下午下班回家时顺路将汉文要目送到杨先生家,周三上午到单位上班时再到他家取走他翻译好的英文目录。杨宪益先生在英国留学并从事翻译教学工作多年,既有深厚的中文功底又有扎实而专业的英文功底,身边又有精通英、汉文化的贤内助戴乃迭女士的辅佐。这样一位大家在翻译《红楼梦》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可想而知其他翻译者们的境况也只会难上加难。后来,我又认识了日本的《红楼梦》日译本翻译者伊藤漱平先生、斯洛伐克的斯洛伐克文翻译者黑山女士、韩国的鲜文本翻译者崔溶澈先生和高旻喜女士、马来西亚以丹斯里陈广才先生为首的马来文的翻译团队。大家见面或者联络时谈到《红楼梦》的翻译问题,往往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版本问题。《红楼梦》的版本问题十分复杂,翻译者以哪个本子为底本,是一个颇为犯难的问题;若把各种版本全部找来择优而取,不但工作量太大而且又有许多地方难以取舍。所以,《〈红楼梦〉赏析》针对翻译者们所面临的这一难题,努力做了一个最权威的版本。“前80回以现存最接近作者原稿的庚辰本为底本,参校现存的其他脂本。争议颇大的“靖藏本”及“卞藏本”不在参校之列。“庚辰本”缺失的64回和67回以及后40回,则以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年1月影印出版的“程乙本”为底本,参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8月影印出版的“程甲本”。这便为全世界的《红楼梦》翻译者们解决了底本的选择问题以及参校其他版本所带来的诸多麻烦,为他们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是赏析注解方式问题。我们采用逐段赏析注解的方式,将版本校勘的成果融入其中,为《红楼梦》爱好者、研究者、翻译者及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教学的人员提供一份翔实可靠的赏析性文本。尤其是该书对疑难词语进行了注解,并且采取了逐字逐段赏析的方式,相信这对于《红楼梦》的翻译者们,将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原文赏析
原文: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尤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
赏析:“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戚序本、蒙府本缺“摇摇的”三字,虽然也说得通,但却缺少了神韵。梦稿本、甲辰本为“摇摇摆摆的走了进来”,绝对不符合林黛玉的形象,而有些像大街上的流氓痞子、泼皮无赖大摇大摆走路的姿态。而“摇摇”二字,则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符合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特点。针对“摇摇”二字,甲戌本有侧批特意点明:“二字画出身。”
●读者点评
孙玉明教授深谙《红楼梦》国际传播原理,他的《赏析》为非汉语译者细读《红楼梦》,提供了一扇更为直接有效的窗户。——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唐均
孙玉明先生的赏析文章不仅是在体例上的突破和探索,全文更是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对诸多的红学难题不乏独到的见解。说理论证明白如话,晓畅通达。 ——李丽莉
孙玉明先生立足文本,同时也汲取了《红楼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将个人多年研究《红楼梦》的感悟融入其中,心思细腻,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适时穿插对《红楼梦》成书、各版本异文情况等相关信息的介绍,扩大了读者视野。 ——李丽霞
在多元化视角的“杂糅”“熔铸”之下,孙玉明教授明白晓畅毫不晦涩的语言风格与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的行文之法均使得《赏析》具有其别具一格的文学价值与学术价值。——张娅丽(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