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刘是我国当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不仅诗歌创作成果丰厚,更涉猎散文随笔、杂文、评论、小说、剧本、报告文学等多领域,堪称名副其实的多面手。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公刘文存”9卷本收录了公刘一生中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未能收录的篇目以存目保留),包括4卷本诗歌、1卷本小说剧本报告文学、2卷本杂文随笔和2卷本序跋评论。近500万字的皇皇巨著,在展示诗人文学创作成果的同时,更深刻展现了作家在经历流离困顿的人生遭际后,从心灵深处燃烧的饱含勇气与信念的灵魂之火光。
公刘的文学创作与他动荡多舛、饱受劫难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创作了《五月一日的夜晚》《西盟的早晨》《上海夜歌》这些讴歌理想、拥抱未来、有着勃勃生机的诗歌,明朗欢快,犹如一支支晨曲吹开了新生活的序幕,也吹开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的心池。然而,这样令人身心愉悦的创作环境并未持续多久,1957年9月,公刘被划为右派分子,被迫开始了他长达20年之久的弃笔生涯。这段时间公刘的创作锐减,进入低迷徘徊期。1970年代末,文坛迎来新生,诗人复又归来,熬过了痛苦折磨、积郁苦闷的暗夜,诗人厚积薄发,文思泉涌,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启了创作的井喷期。诗人带着生命跌宕颠踬体验后的冷峻审视和大胆质疑,以沉郁、凌厉的笔触观照历史、关注现实,创作了《啊,大森林》《呼唤》等作品。这是一个内心燃烧着炙热火焰的知识分子高擎良知火炬的秉笔直书,从他冷峻凌厉的语言中透露出的是火一般的赤子之心。20年前的激情依旧,只是呈现的方式发生了改变。进入新时期后,生活强加于诗人身上的苦难虽已然消退,但身体的病痛却成为纠缠诗人的恶魔。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20多年的脑部病痛始终如影相随,多次将诗人推向死亡的边缘。病蚌育珠,诗人铭刻下曾经的磨难,在笔尖吐露出字字珠玑。所谓“诗出于忧愤”,公刘被誉为新时期文坛的一团火,这团火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燃烧,更是知识分子忧患意识的集中爆发。这些作品至今读起来,仍然能触摸到它的温度——这是人性的温度,也是知识分子灵魂的热度。
2003年公刘先生溘然长逝,在他去世15周年时,我们谨以“公刘文存”9卷本纪念先生于颠踬坎壈人生之途中燃烧的灵魂之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