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上海书展特辑·业者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磨出版新品牌的路径
  ○王 珂(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当下的出版界,品牌对于出版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打造出版品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出版品牌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品牌“萌芽”,现实往往是多数出版物仍处于从“好产品”到“品牌”的孵化期,尽管这个转化有时只是一步之遥。因此,打造一套好产品之后,持续打造集群、扩大影响、形成体系,细分运维品牌、调整品牌战略、树立品牌文化,进而实现品牌可持续发展,乃是打造出版品牌的“后半篇文章”。

  运维再深入 从市场行为来看,出版版权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客观存在。一方面,版权引进、非签约作家出版等品牌“转嫁”行为本身即具备市场趋利性,出版单位更像品牌经营者,而非真正所有者;另一方面,对于多数无力签约重量级作家或直接引进成熟品牌的出版单位来说,主要还是延续本社出版定位和理念扶持作家、塑造品牌,但往往因后期匹配稿酬、知名度等因素造成品牌可持续化建设“后劲不足”。

  出版品牌战略的多元化趋势愈演愈烈,但无论引进还是培育,都必须坚持自有出版理念,不断提升品牌运维能力,不做简单的“拿来”,坚持以产品线思维主导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做好战略的动态调整和延续:短期高投入形成品牌聚集之后,关键在于精细化的管理、运维,关注后期收益,随时做出调整,聚焦品牌对于产品结构的塑造作用;长期培育形成品牌雏形之后,要深度研判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力量经营和维持品牌,伴随品牌共同成长,或者转变思路做好出版品牌的“孵化器”。

  流量再变现 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商业价值,是品牌打造的必然要素,但流量高并不等于品牌强。近年来,一些出版单位热衷于各种“吸粉攻略”,刻意追求点击量、阅读量和粉丝数等数据。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出版机构纷纷转战线上营销,试水直播售书等新手段,但普遍做法还只是“线下活动线上化”。应当看到,依靠活动与各种“噱头”带来的引流只是出版品牌创立的初始阶段,流量之外,对客户粘度与流量变现的追求,对营销手段适用度的分析,以及对“产品品质才是营销核心”的坚守,才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把一本好书做成品牌,出版社必须用最适合的方式、向最适合的人群营销产品本身的价值,以有效的互动和知识服务扩大活跃粉丝覆盖率,从而实现流量变现。唯有理性看待流量、正确运用流量,出版品牌才能长久、经典。

  融合再延伸 当前,多数出版单位对于融合和跨界还在观望,或者以简单的“纸质产品电子化”等手段寻求最小的投入和最稳妥的收益,即便掌握一些极具潜力的内容资源,也不愿尝试IP开发。诚然,融合不是打造出版品牌的唯一途径,其所催生的种种“跨界”能否实现持续性、共生性发展也有待更多印证,但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品牌策略。

  除了找准产品本身的融合角度和方式,产品营销的手段更需要融合。以2018年火爆全国的《迷宫》为例,产品本身就是出版与文创的完美融合,辅以“众筹”的营销手段,最终20天超3.5万人预定、众筹金额超800万元。以融合树立品牌的另一个关键是要把融合思维深入前置到策划阶段,目前国内多数出版机构在选题论证阶段就加入了多元产品形态的设想,但多为图书编辑主导,专业性有待深究,不如尝试请专业的影视、文创机构参与,携手创造最好的融合效果。

  主体再细分 新经济时代,品牌主体可以是一种产品、一个机构,也可以是一种创意、一种服务甚至一种精神。出版品牌的内涵也从“一本好书”演变为“为了打造一本好书而创造的所有价值”。一方面,出版早已不止于简单的编辑加工,而是更多地具备文化创意和文化服务产业属性,这决定了出版品牌自身内涵的延展;另一方面,主管部门对出版社会效益优先、坚持双效统一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业界对于工匠精神、出版创新的追求,也催生了出版品牌主体的多元化。

  出版机构丰富自己的“金字招牌”,绝不能囿于产品内容本身。首先要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出版全过程,以品牌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机制,提高原创能力和水平,促进品牌建设与业务协同发展;其次要找准品牌定位,在已有优势板块精耕细作,维护并扩大品牌产品线集群,积累培育品牌项目、品牌营销活动、品牌服务、品牌编辑等多种品牌形态;最后要高度重视服务质量,努力服务好读者、作者,主动关切各方诉求,完善服务体系,不断为品牌积累口碑,赢得市场。

  总之,出版品牌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出版社唯有把品牌作为一种导向、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非常之功做好做足品牌建设的“后半篇文章”,才能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专访
   第03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专题
   第04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05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06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参展商谈书展
   第07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分会场
   第08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09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0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实力参展商
   第11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公益书单·实力参展商
   第12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3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4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专题
   第15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商报·卷藏数据
   第16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7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18版:2020上海书展特辑·实力参展商
   第19版:上海书展特辑·优案推介
   第20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1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2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3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4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25版:上海书展特辑·优案推介
   第26版:上海书展特辑·活动一览
   第27版:上海书展特辑·活动一览
   第28版:上海书展特辑·优案推介
   第29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30版:上海书展特辑·好书力荐
   第31版:上海书展特辑·业者论坛
   第32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第33版: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
   第34版: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
   第35版:上海书展特辑·精品导读
   第36版:上海书展特辑·广告
产品推介
学术著作还可以这样营销
教育数字资源需求扩大,出版社该做什么?
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磨出版新品牌的路径
如何提升连环画产品效益?
中国图书商报上海书展特辑·业者论坛31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磨出版新品牌的路径 2020-08-11 2 2020年08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