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图书市场上销售前5%的图书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大部分是老书,导致了畅销书的争夺愈演愈烈。如何在畅销书之外,打造小众书“爆款”,成为许多出版社探索的新方向。
《世界上最美最美的图书馆》这本外版书定位小众,定价158元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最终凭借对营销节点的精准把握成功逆袭,不仅夺得“当当建筑类新书榜第1名”,而且上市1个月便完成了第2次加印。它是如何做到的?
下印前:打磨产品细节。营销的成败取决于产品和用户的精准匹配。这本书的特点是定价高、审美多于实用,里面全是欧美图书馆,由此推断目标读者是对欧美历史文化感兴趣、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高知人群,以及爱书、喜欢文艺的人群。为了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品味,原书标题“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中的“最美”以叠词的形式出现,成为产品最后阶段最关键的打磨。同样基于目标读者的需求和偏好,我们对产品的宣传文字、长图进行了设计。
上市前,线上线下联合首发。新书线上首发的关键在于可以覆盖目标读者的流量入口,我们与当时拥有200余万粉丝的“意外艺术”公众号联合发布,阅读量超10万,该书首发期内原价销售500余册。线下首发的关键在于主讲嘉宾的影响力,于是我们邀请了国内西方美术史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作为主讲嘉宾,联合重庆精典书店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了线下首发讲座活动,现场实现了上万元的销售额。
上市后,重点媒体精准曝光。这本书于2019年世界阅读日前夕上市,联合重点媒体,采用多种形式的精准、有效曝光是新书热卖的关键。由于书中的图书馆大多位于欧美热门旅行地,因此我们与《文汇读书周报》合作,在5月20日以“如果爱我,就带我去世界上最美的图书馆”为主题刊发推荐文章。与此同时,我们还与《中国周刊》进行了合作,该期刊定位于“品位和品质生活的追求者、创造者”这类高端人群,因此与这本书有相近的受众群体。此外,由于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我们还与《作家文摘》以改编的方式进行了连载合作。
为了触达目标受众中“爱书的文艺人群”,我们通过诸多读书类媒体,以新书书讯、书单、好书榜等方式进行了推荐。此外,我们与“三联·中读”的有声栏目“听荐好书”合作也是一大亮点,由译者担任主笔,微博转发赠书,取得了当月收听量第一的成绩。可以说,成功的媒体宣传造势为该书后期销售打下了坚实基础。
曝光之外:电商冲榜进行时。电商是新书销售最大的渠道,电商新书榜更容易吸引读者。小众书适合冲击单品类的榜单。基于电商榜单的内部评选逻辑,除了前期媒体宣传所转化的实际销量,我们还邀请了许多书友从不同维度发表评论,最终让该书成功登上当当建筑类新书榜第1名。
除了图书冲榜,我们还从同类型热销老书借力:将这本书与具有相似题材且广受好评的老书放在一起,以书单的形式,巧妙而不失分寸地把该书推荐给读者,用老书所积累的口碑带动新书的销售转化。
稳定期:活动促销、追热点持续发力。当爆发期过后,一方面需要对前期营销过程中出现的“二次卖点”进行提炼,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参加电商促销活动,向价格敏感的读者群体下沉。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热点事件持续曝光,比如当网上传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方案时,我们以历史上遗留的经典建筑都曾经历过的盛衰荣辱为出发点,在微信公众号、网易、腾讯、搜狐、新浪等平台进行了宣传推广,实现了数十万量级的曝光。
总之,成功的图书营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只要选取最佳的营销时点、占据最有利的宣传“C位”,做好与媒体、电商的资源联动,小众书同样可以成为“小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