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登杰
图书出版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策划的过程,从选题、出版方案、内容编加到装帧设计,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用心策划,一本精品图书的出版,背后一定隐含着好的策划和规划。本文以《杭州传》为例,浅析如何做好图书策划,打造精品图书。
做好选题策划是出版精品的前提。选题的发掘源于感性,终于理性。每个选题的诞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然而,选题机遇的把握却无一不基于编辑的职业素养:敏锐的“嗅觉”、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开阔的视野、对作者的了解、对图书价值与市场的判断等。《杭州传》选题发掘过程正是上述因素的体现。
作者是选题的核心因素,好选题离不开好作者。《杭州传》作者张国云是一位成熟的作者,他创作的文学、金融和企业经济类作品多次获得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浙江文学奖等。数十年在浙江省发改委负责投资决策等工作的丰富积淀、参与杭州发展与建设的亲身经历,都给人一种期待,即他来解读杭州会更加完整、准确、权威。同时,根据笔者多年对作者的了解,相信他的才情、学识、经验和哲学思辨力足以支撑起这部磅礴大气的杭州传记。因此,笔者甫一得知作者在创作《杭州传》,且此书已被列为杭州市文联年度文艺精品工程时,凭职业敏感判断:这是一个价值独特的选题。除了作者因素,杭州这个城市本身也自带亮点。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其自然风光融入了人文之美,令人向往;同时,作为第19届亚运会的举办城市,2023年9月的杭州无疑会更加耀眼,其城市传记也会引人关注。从市场角度看,此前没有《杭州传》出版过,该书有一定的需求空间。有了上述的感性推断,还要对书稿作切实的专业判断。笔者对书稿多个章节进行研读,对它秉持的文化与百姓之双重视角、视野之宽阔、故事之感人、细节与人物描写之丰富、笔触之饱含激情都高度认可;它所描绘的杭州波澜壮阔的文明史和当代改革奇迹,既有故事性、文学性,又有学术性、知识性,具有较高出版价值。当然,对市场的预判须有相应的调研支撑。总之,选题发掘的过程,从感性上来说,是源于编辑的职业敏感和素养,基于对作者的了解;从理性上来说,却是对内容的价值判断、对市场的分析评估。
精心编制出版方案。选题策划本身既包括选题的确立,也包括后期从编辑到出版全过程的策划和设计。一本精品图书的诞生,需要责编在选题立项阶段就运筹帷幄,拿出全面而细致的出版实施方案,这个方案通常也会经过讨论和论证后形成。明确的编辑出版方针为后期编辑加工、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精审细读呈现精美内容。整体把握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在书稿编加阶段,责编总揽全书,把握作品内容导向、文体特性与创作思想,做到对全书心中有数。作者采用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探索出“文学、历史、经济跨界跨文体”创作之路,责编就从新时期报告文学五特性——“主体创作的庄严性、题材选择的开拓性、文体本质的非虚构性、文本内涵的学理性、文史兼容的复合性”入手,把握作品特质及加工方法;并围绕作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创作思路,爬梳剪裁材料。经过责编与作者的精诚沟通、共同打磨,《杭州传》从交稿时的40余万字,到出版时的30余万字,具备了精品图书的内涵:精练而丰满,有筋骨有血肉,兼具文学的审美畅达与历史的考究严谨。
深入编辑加工,精审细读。编加过程中,宏观上把握了书稿之后,编辑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关注细节。审稿时要面对的问题千头万绪、繁杂琐细,书稿中无一处细节不需要责编心思缜密,精益求精。尽管作者对书中人物、细节、数据、资料已做得认真扎实,责编仍要时刻保持怀疑精神,以独特眼光发现尚存问题,但凡有疑虑之处就及时善用各种工具书与文献资源,予以切实查证解决。比如,书稿中引用了虞集《次邓文原游龙井》诗中佳句,责编专门考证诗作原文作为修改依据;涉及历史上帝王名号年号与公元纪年的对应,亦须小心查证,不容轻忽。内容简介、封面文案等辅文也要精心提炼。
责编对书稿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对细节的深入编加,如修饰润色、改错校订、增删整理、丰富完善等一系列认真细致的工作,使《杭州传》完善了逻辑畅达、条理明晰、内容丰富、意蕴厚重的叙述体系。
策划装帧设计,极尽美的呈现。精美的内容需要有与之相称的内文设计与封面装帧。《杭州传》的装帧设计凝聚了设计师与责编的艺术考量和审美理念。成书尺寸采用黄金比例,内文版式疏朗,纸张则用了亚运会色彩系统中的湖山绿、虹韵紫、月桂黄和水光蓝,体现杭州八百里湖山生态、活力创新、桂花芬芳和水光潋滟之美;配以摄影师作品插图,裸脊锁线精装便于展阅;书名以杭州丝绸图案为底纹嵌入中国结中;护封主色调是体现春日生机的绿色,以飘逸的垂柳作意象,寓意温柔婉约的西湖仙子引领读者畅游温馨浪漫的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