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蓉涛(山东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为山东出版集团和股份公司唯一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出版单位,数字公司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技术服务和技术应用优势,加快服务和融入集团出版融合发展大局,具体举措如下。
一、明确“四者”融合发展定位,以实际行动服务和融入集团出版融合发展大局。
作为集团和股份公司数字产业化的主力军,紧紧围绕集团出版融合发展“三三一战略”,坚定做出“四者”的融合发展定位:新形态的实践者、新场景的搭建者、新模式的探索者、融合创新的组织(服务)者,不断策划和组织出版融合重点项目,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一是全力以赴推进山东出版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该平台是出版集团融合创新7个重点项目之一“智慧教育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平台的产品研发、运行维护、技术支持及进校试点等建设和运营工作,倾力打造教育出版服务新模式,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
二是全力以赴承担好《齐鲁文库》数字化项目。《齐鲁文库》项目对梳理山东文脉、展示山东特色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公司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联合国内顶尖技术团队,努力实现齐鲁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呈现、管理、应用和传播的最优化。
三是全力以赴推动出版融合创新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好桥梁和纽带,积极组织中国科学院软件中心专家与相关单位对接,深入参与“中国青年名家资源平台”和“《老照片》资源库平台”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探索三方合作运营商业模式,倾力推动出版融合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是全力以赴建设好《历代诗咏齐鲁总汇》数字化项目。该项目是出版集团古籍数字化的重大成果,能为各类重大传统文化数字化项目积累经验、提供有益参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将是公司融合发展的重点选题方向。
二、探索出版融合“新路径”,打造公司发展“新引擎”。
出版融合是个新命题、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艰难探索,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定位要精准。出版融合是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需要既能读懂出版,又懂技术应用的专门单位和团队去组织实施。数字公司就要精准把握这个风口和需求,做好融合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紧盯内外部优质内容。出版行业始终是内容产业,要以优质内容建设为根本,打造融合发展产业链,充分集聚、挖掘、整合集团内外部优质内容资源,积极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和数字出版单位专业优势,组织策划精品出版项目,实现“两个效益”的双丰收。
瞄准两大关键发展领域。一是受众最多的领域——教育信息化,二是传承历史最悠久的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我们致力数字教材平台等教育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重点数字化项目,通过打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构建服务智慧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新模式,真正实现向优质文化服务平台的转变。
打造跨区域性出版资源。出版融合的要义是协同发展,就是要善于开挖、整合区域性出版资源,加强与兄弟数字出版单位的沟通、交流、合作,通过内容技术融合、知识服务融合、跨平台融合等方式实现出版业的深度融合,探索适合出版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之路。
体制机制要创新。出版融合创新工作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必定步履维艰、困难重重。所谓不破不立,公司正致力打造产业联盟、跨界产业合作、整合产业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
考核要机动灵活。融合出版对人才队伍建设、产业发展模式、考核评价体制等都有新的要求,要创新打造符合工作实际的人才引进机制、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为融合出版消除梗阻和障碍。
为伙伴创造价值。出版融合就是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通过共同合作运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模式共享,通过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