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心(福建教育出版社)
今年9月,某出版社发表致歉信,原因在于把关不严、排版疏忽、编校粗心,导致统一配发的教辅材料将中国台湾与朝鲜并列标注为选择题的邻国选项,之后该出版社启动图书回收程序。
10月,有家长宣称在自家孩子的某品牌学习机中发现一些不当内容。该内容出现在其中的《蔺相如》一文中,涉嫌诋毁伟人、歪曲历史,引发热议。10月25日,当事公司股价跌停,公司称已永久性下架该文章并进行了系统性排查。
图书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阅读为根本目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坚持质量第一”这一基本原则。大量教辅图书的使用对象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故教辅图书的质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因而提升教辅图书的质量十分必要。在新课标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好的教辅图书有以下三个特点:(1)内容健康向上,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2)内容准确科学,聚焦学生发展学科技能和核心素养;(3)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出版是内容产业,内容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好的教辅编辑应该从素养提升、稿件把控、技术渗透、系统管理等方面,努力提升教辅图书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以满足学生的高质量阅读需求,助力广大学生学习和成长。
提升教辅编辑素养,提高教辅图书质量
教辅编辑是教辅图书总策划和内容把关者,除了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辅质量。
提升政治素养,严把意识形态关,强化教辅图书的育人功能。
“问题教辅”不仅会传递错误的知识,还会影响未成年人“三观”的形成。教辅图书尤其是目录内的教辅图书,往往读者数量大,读者使用频率高,一旦内容出现问题尤其是政治性问题,往往影响恶劣。为此,教辅编辑要把政治导向摆在首位。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肩负起“育新人、兴文化”的使命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出色的政治鉴别力,能准确地发现和鉴别书稿中的政治问题,确保出版物的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利益。三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弘扬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笔者意识到“美丽中国建设”中绿色意识的重要性,在编辑的数学教辅中设计了提倡节能环保的题目,题目中的情境素材将数学价值和育人功能有机融合,增强了教辅读物的育人功能,深受师生喜爱。
坚持学科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以专家眼光打磨图书。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方面的变化日新月异。对此,教辅编辑要关注社会热点,读懂读透国家教育方针,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教学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熟悉教育,做到与教学教研同步。现代社会已进入了学习型社会,知识、理念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校教学方式在不断变化中。教辅是为教师教学、学生成长服务的,教辅编辑只有融入教学、教研之中,才能动态把握教育动向,真正站在师生需求的角度及时调整产品、完善产品,进而以合适的产品满足师生多元化的需求。
二是熟悉教材,做到与教材变化同步。作为一名教辅编辑,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全套教材。这对于发现稿件问题、提高审稿速度,进而提升稿件质量大有裨益。比如,同步类教辅图书如果知识和能力要求与教材不符或者不同步,将导致学生无法顺利使用,不利于训练学生掌握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和能力,长此以往,终将被弃。因此,熟悉全套教材的内容结构和逻辑体系,是教辅编辑的必修课。如果教材已改动,同步类教辅书也应紧跟其后进行修订。所以,在作者交稿后,编辑一定要与新教材认真核对,要核对到每课每节、每个知识点,确保与教材一致。
加强组稿工作,从源头保证教辅图书原稿质量
教辅图书常以套书形式出现,往往由主编统领多位作者共同完成写作任务。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水平直接影响教辅图书的质量。组建作者团队尤其重要,最好选择教学能力强、写作经验丰富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他们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掌握考试大纲和学科发展趋势,了解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由他们编写的稿件更具实用性、科学性。
如果把一套书作为一个大选题,当中的每一分册就是一个子选题。在组稿过程中,既要注意将套书作为整体进行策划,又要关注到每一分册,将其作为独立的作品进行设计。为此,一方面编辑要与套书的主编一起策划组织套书出版工作,共同确立套书的编写思路和内容体系,并提出具体要求,如语言文字、篇幅、特色等,还要设置分册教辅图书的编写范围和具体内容。编完后,主编要进行细致的统稿工作,使套书各分册之间的衔接科学合理。这项工作可以协调平衡各分册教辅图书的关系,增强套书的整体性。另一方面,编辑要加强与分册作者的互动沟通,使分册作者能够充分理解套书的选题思路和立意,明确该分册的写作范围。分册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稿件创作,以保证书稿在体例、风格等方面与其他书保持一致。在作者写作过程中,编辑要及时了解作者的写作情况,协助作者写出符合编写要求的稿件。在作者交稿后,编辑应仔细地阅读稿件,核查其内容,如果稿件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应当退改,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打造新型教辅图书
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强力推进,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动。互联网带给教辅出版新需求和新机遇,专业化、个性化、即时化的服务成为用户的核心需求。作为教辅编辑,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去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运用互联网手段,拓宽纸质教辅的内容边界。
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用户体验为王”。以“用户思维”打造产品,就要深入了解学习需求,贴合用户习惯,突出重难点,增加互动性,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从内容本身看,为了避免产品同质化,应丰富产品的体验方式,打造具有个性和独特价值的产品。教辅图书尤需如此。如果一本教辅可以对接特定的APP,让读者获取重难点视频讲解和一些额外的题目,甚至可以得到教辅编辑的在线解答,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样的教辅将因其独特性和良好的体验感而增强核心竞争力。
运用互联网手段,打造高匹配度的智能教辅。
一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式,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准确定位和把握,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内容和对应的学习策略。这样的技术手段,能实现信息和学生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之间的智能匹配。另一方面,学生毕竟是千差万别的,除了信息智能匹配外,还可以提供信息人工匹配,通过互动,在线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学习解决方案,这样就实现了从“做产品”到“做服务”的转化,实现满足教辅产品高度个性化需求的质的飞跃。
加强管理,用系统思维提升教辅图书产品质量
教辅图书不同于其他图书,它常常以套书的形式呈现,一版再版,循环生产。把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管理,可以让它随着教材教学的变动而不断升级换代,以满足师生不断变化的需求。
防止片面性,注重整体性。
一套教辅往往包含多个年级、多个学科,涉及多位作者、学科编辑,易导致各科编写、编辑进度不统一;由于体量较大,生产时间较短,往往需要多家印刷厂同时印刷,易造成交货时间不统一的情况,这就给同时上市带来困难。所以,教辅编辑要把选题策划、组稿约稿、编辑加工、印刷装订、市场宣传等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强化项目管理。
防止静态思考,注重动态思考。
教辅的再版,绝不是简单的重印,它需要关注师生的使用情况和各类衍生需求,收集各类相关信息以不断再塑产品。做教辅还要不断关注出版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政策、法规变动情况,关注教育理念的变动,关注科技行业的变动,根据外界变化来打造产品,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