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琼
从担任《小星星》的编辑到现在已有10多年了,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接到杂志社打来的工作通知电话时激动的心情。对于怀着对童话无限憧憬的我来说,那是第一次离梦想那么近的激动。多年以后,我在源源不断的读者来信和网络留言中,再次找到了这种熟悉的感动。
网友青猫说:“我终于在网上找到了《小星星》杂志社。还记得8岁的时候参加你们举办的比赛,去了上川岛,第一次看到了海,还有你们作为奖品发给我的书——日本大幻想儿童文学小说……这些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现在我21岁了,在美术学院学习。支持《小星星》杂志社,支持好的儿童文学。”
网友糖豆花和三无酱说:“从小学一年级一直看《小星星》杂志到小学毕业,如今已经求学海外,《小星星》杂志给我带来童年最甜蜜和美好的回忆,风起云涌的想象和最温柔的情怀。”
童年与《小星星》的结缘,成为当年的小读者长大后不断回味的美好记忆。那么,是什么让一本儿童杂志产生如此持久深远的影响力?翻开这本小巧精致的杂志,每一篇选稿、每一个细节无不倾注了编辑的心血。从1980年创刊至今,《小星星》已走过40余载,推出了影响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经典栏目:《巫婆村》《胖叔叔茶座》《星星书房》……这些栏目始终以一种自由不拘的童年精神的人文关怀与温暖观照,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儿童乘着想象的翅膀在天马行空的故事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呵护着儿童纯真而美好的天性。
在许多读者眼中,《小星星》不仅仅是一本儿童杂志,更是贴心的伙伴和知心的“树洞”。2020年适逢《小星星》40周年生日,一位读者家长特地翻出压箱底的宝贝,给我拍了一张她收藏的1985年的《小星星》封面。她告诉我,当看到女儿捧着《小星星》阅读时,自己儿时阅读《小星星》的场景又再次浮现在眼前,两人仿佛被一条奇妙的阅读纽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曾说道:“因为有了童年阅读,当我们回到童年的时候,在我们朦胧的记忆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萤火虫,闪烁着诱人的光芒。”为了织就这片美丽闪烁的“童年星空”,《小星星》的编辑们认真地阅读着一篇篇饱含期待与热情的稿件,从中甄选出那些能够让孩子们亲近美好的情感、感受到阅读乐趣的优秀作品,然后再反反复复地推敲与打磨,让每篇稿件都能像星星般在孩子们的心中熠熠闪光。
《小星星》包括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和初中版三个版本,涵盖了小学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生群体。在《小星星》低年级版中,编辑通过收集大量儿童心理学案例,策划出鲜活温暖的“成长巴士”栏目,与儿童文学作家共同治愈儿童成长烦恼,抚慰儿童稚嫩的心灵。除了细致严谨的案头工作,在生活中,充满童心的编辑们俨然“好奇宝宝”, 将平时观察和收集到的一切新鲜有趣事物储存在“内容百宝箱”里,再以巧妙的构思策划出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精彩栏目,如《小星星》高年级版《漫画中国传承》栏目以漫画故事形式,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带领孩子们领略中华之美。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科学梦,为此,《小星星》初中版邀请了中国海洋大学博士、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大洋队队员杨阳担任主笔,记录了他全程跟随科考船“雪龙号”参与南极科考的科学观察和人文思考。
诗人狄金森曾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40多年,《小星星》见证了许多小读者稚嫩而美好的梦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前阵子,一位认识多年的读者家长告知我,他家的小“星迷”刚刚收到了心仪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的脑海不禁浮现出那个爱写诗的小女孩明媚的笑脸来,还有她曾经写下的可爱的小诗:“公交车,笨笨肥肥的大虫子,一路吃进笑声。到了校门口,肚子就空了,飞出一群欢乐的小鸟。”
在《小星星》编辑工作的日子里,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爱的到达,在给孩子的阅读行囊中,有我们精心准备的:真诚的关怀、美好的情感、成长的力量、文学的滋养,希望这些能如夜空中的点点星光,成为每个孩子童年最温暖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