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理学 图书 选题策划
○刘 钰
近3年,出版行业面临着出版生态及发行渠道的巨大变化,新型出版商业模式对传统出版业进行着猛烈冲击,图书码洋与销量整体都有所下降。可喜的是,数据显示,针对心理学的细分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从国家政策的层面,还是个人发展及提升的层面来看,心理学图书市场仍是潜力无限。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探讨如何策划心理学方向的图书产品线。
国家政策支持 近年,我国政府对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战略地位逐渐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将心理健康内容明确纳入发展目标。在“建设2030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中,要求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当前的媒体舆论及政策导向,也使大众读者越发认识到掌握心理学知识及心理疏导技术的重要性,增强了大众对心理学图书的刚性需求。
心理学产品线市场分析 中金易云大数据平台2022年数据显示,心理学类选题年市场码洋为20亿以上,针对心理学的细分市场的图书销量有较大提高,年轻读者是心理学图书产品的主力消费者。《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心理自助类图书的细分市场出现正增长。
此外,心理学图书市场选题颗粒度也呈现出越发细小的趋势,针对大众目前的主要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拖延症、社交恐惧、睡眠障碍等)的图书潜力更大。
我们可对图书市场进行科学细分,精准规划相关产品线,从而达到较好的销售目标。
心理学产品线读者定位 通过分析,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读者群:
具有普通自助需求的大众读者。他们需要相对浅显易懂的通识类图书,对遇到的心理问题有具体方法进行实践与指导。
从事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等职业的专业人士,心理学专业的高校师生,以及具有较高认知度的高需求类读者。他们需要理论性较强、作者权威的心理学专业类图书作为理论与实践参考。
我们可有计划、有步骤地策划出版系列心理学产品,在目标消费者中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使目标读者群稳定扩充。
心理学产品线方向定位 基于市场分析,以下心理学产品线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大众心理健康产品线(以积极心理学方向为主)。该产品线主要面向大众读者,侧重于科学性及实用性,旨在用心理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实践方法,帮助大众读者扩充心理学知识面,解决心理问题。该产品线选题文本需兼具理论性及可读性,普及应用型心理学理论,有效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并解决常见的心理障碍。
亲子心理产品线(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鉴于国家生育政策及教育政策的调整,未来有关儿童及青少年心理的教养类图书将是教育工作者与广大家长的刚需。目前市场上0~6岁的儿童教养类图书相对饱和,但6~18岁的儿童青少年教养类图书存在较大的市场缺口。我们需要挖掘更多相关优质教养选题,将亲子心理类产品线的品类和质量进行总体提升。
女性内在成长产品线。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女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女性读者以更快的增长速度成为图书购买主力军,且女性消费者数量为男性的2.38倍。女性成长产品线是心理学产品线的重要分支,要用深度和高度为女性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平台,从内(认知提升、内在成长)到外(亲密关系、职业发展)为女性读者提供更细分、更广泛的选择路径。
有效搭建选题矩阵 大众心理健康、亲子心理、新女性成长这三条看似不同的产品线,其中却有着紧密联系。首先,三条产品线在文本层面上可互为支撑与补充,因为基于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自身人格缺陷等原因引发的心理问题,可追溯至其儿时的原生家庭、依恋模式、教养模式等。
其次,此三条产品线可进行联动营销和宣传,形成矩阵模式交叉营销,持续对作者流量池及热点话题进行深挖,吸引更多私域用户,聚拢更多优质资源,形成作者、渠道及读者的紧密互动,增强产品销量及品牌影响力。
综上所述,近几年心理学类图书销量不断上升的情况,正是顺应社会发展和大众需求的结果。唯有对市场进行精准调研与分析,真正触达目标读者群,才能挖掘出读者刚需,找到痛点问题,策划出心理学领域的头部选题。同时,应全面运用融合出版营销模式,打通出版社与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联结通道,与时俱进,紧跟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出版更多双效合一的心理学精品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