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校对 基本素质 出版物
○白劲光
作为编辑工作的延续,校对不仅能“弥补编辑之不足”,而且对书稿品质还具有一定的监督、检查和完善的作用。可以说,校对工作者的素质对出版物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新时代校对工作者应着力培养六项基本素质。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对校对工作者来说,责任意识集中体现为质量意识,其中既包括对内容质量的监督和把控,又包括对编校质量的优化和提升。在内容质量方面,责任意识是意识形态的坚定反映,集中体现为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编校质量方面,责任意识则体现在为读者提供人类优秀的智力成果,推动全社会的知识传播和文化积累。作为书刊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校对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书刊品质,而校对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则直接决定着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出版流程中,虽然校对是“幕后”工作,但校对工作者一定不能因此而产生自我放松、自我懈怠的心理,一定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有所担当。当前,随着新时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校对工作正在由以校异同为主转向以校是非为主,校对方式也由专一校对向综合编校方向发展,这就更要求校对工作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
充分储备专业知识 与校对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出版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另一类是学科专业知识。校对工作者若不掌握前者,就无法理解校对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更无从知晓工作的标准及最终成效,尤其是容易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犯糊涂;若不了解后者,则无法理解稿件内容,难以判断其中隐藏的“是非对错”,尤其是专业稿件中存在的问题,遑论对其进行校对(当然,校对工作者不必也不可能了解全部学科知识,但一定要掌握与其自身工作领域相关的学科知识)。只有充分储备这两类专业知识,校对工作者才能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使书稿符合出版规范,也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书稿的内容和主题,使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重点提升语文修养 在校对工作中,语文修养通常表现为对标点、字词等正确使用及书面表达、行文逻辑合规律的感知力和判断力。事实上,掌握专业知识并不等于有较高的语文修养,两者之间并不必然呈正比关系。如果缺乏语文修养,在校对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发现不了行文中的差错,包括标点、字词差错及逻辑性、结构性差错,或对具有作者个人风格的遣词造句进行不必要的改动。换句话说,就是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和编校规范,但却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知识。校对工作实际上是对作者和编辑共同的成果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而要正确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编校规范,发现书稿中的问题并改正,校对工作者就必须要重点提升语文修养,要在语言文字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全面丰富知识结构 当前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很多出版机构开发新品种,有的甚至进入此前未曾涉足的新的出版领域。这对编辑提出新的要求,对校对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校对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从熟悉的领域中跨出来,以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范畴为圆心,不断向外圈突破,进入新的陌生的知识领域中,丰富自己的认知体系。优秀的校对工作者不仅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利用工作时机,在校对新书稿的同时汲取书稿中涉及的新的知识和信息,并将其用于实践,以此使自己保持高水平的工作能力。
正确认识职责范畴 新时代校对工作者对自己的职责以及工作范畴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即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晰的认识,校对工作一定会出现问题,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一种是“画地为牢”,另一种是“越俎代庖”。前者很可能会在书稿中埋下质量隐患,而后者则会对编辑和出版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扰。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校对工作者对稿件做出的改动会处在这两种极端之间。因此,校对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职责界限。一个比较好的做法是,在校对工作完成后,校对工作者应就书稿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和重要问题进行总结提示,并列出相关修改建议,尤其是涉及需要编辑人员与作者沟通解决的问题,可以单列出来,提供有益思路,供编辑人员参考。
充分理解自身价值 有的校对工作者对自身价值的理解不够深刻全面,从而产生认知偏差,而这种认知偏差有时会体现为两种比较极端的工作态度:一种是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工作不够积极;另一种则是自视甚高,盲目自信,工作中眼高手低。其实,就整个出版流程来看,校对工作与其他环节一样,是在作者智力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活动,它处于编辑后、印制前的关键环节,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其作用就是消灭差错、弥补疏漏,从而保障出版物的知识传承价值、传播价值、创新价值以及文化积累价值。
对校对工作者来说,以上六项基本素质其实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校对工作是文字性、学识性、技术性的创造性劳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校对工作者,并非易事,不但要有“火眼金睛”,还要心细如发,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格局,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