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业者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精品主题科普读物 助力“大思政”教材体系建设

  关键词 思政课 青少年 主题科普读物

  ○王日春(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其中强调思政课建设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新时代大国重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典型代表,中国科学家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科技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讲好新时代故事的时代要求下,打造反映新时代伟大科技成就、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青少年精品主题科普读物,对于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伟力的“大思政”教材体系意义重大,具有独特育人价值。

  大国重器彰显制度优势

  激发青少年学生爱国热情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中国空间站、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国天眼、C919大飞机、奋斗者号深潜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一批新时代的伟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充分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通过介绍这些大国重器,青少年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坚定步伐和重大贡献,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时代伟大科技成就具有极强的精神激励作用,有助于青少年学生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国重器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努力的体现。通过介绍中国空间站、港珠澳大桥等的设计和建造历程,青少年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国家科技实力的迅速提升,更能够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意义。通过了解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卓越成就,青少年学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动力和热情。

  科学家精神传承时代精华

  铸就青少年奋斗航标

  科学家实现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靠的不仅仅是智力的集聚,更是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与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科学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浓厚的民族气质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科学领域精神气质的升华,为广大青少年学生践行使命担当提供深厚力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铸造新时代青少年逐梦星辰大海的精神航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介绍,青少年学生在体验精彩科学探索过程的同时,还能够亲身感受到这些成果背后的信仰与精神之基,领略中国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不断激励青少年肩负历史重任,赓续创新奋斗精神血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书写更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时代故事。

  主题科普读物贴近青少年实际

  助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主题科普读物要立足于青少年学生,注重与课内教材紧密相联,德育与智育有机统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既要体现现代科技内容,又要呈现鲜活人物事迹,突出伟大精神力量,做到内容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让青少年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注重与中小学课内教材有机相联

  作为“大思政”教材体系中的主题科普读物,当中介绍的科技成就与科学家事迹,应与中小学课内教材尤其是语文、思政、历史等意识形态属性比较强的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紧密相连,做到课内课外相互配合,从而不断拓展、深化相关育人目标。

  例如,中小学课内教材中涵盖了多项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到的新时代科技重大成就,但受限于教材结构和容量,很多内容无法充分展开。主题科普读物则从中选取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的科技成就与科学家,密切围绕教材主要内容,核心素养以及铸魂育人主线,适当扩展教材的相应知识概念,细致刻画科学家建功祖国、追求真理的感人事迹,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

  注重培根铸魂与启智增慧的内在和谐统一

  重大科技成就与科学家精神相互交织,交相辉映。阐释科学家精神要依托科技工作者在攻关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表现,包括遇到的各类科学难题,以及不断探索、思考、创新的过程等。因此,主题科普图书通过两条线索架构内容,一条线索沿着科学的脉络,以介绍大国重器及其相关科技知识为主,全面展现精彩的科学探究过程,深入挖掘背后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阅读,青少年学生可以体会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激发探究求知兴趣和创新创造热情,培育青少年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理性分析和实践验证自己见解的意识,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素养。另一条线索以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以栏目、故事的形式有机穿插在介绍科学探索的内容当中,使青少年学生在科学家的具体行为中感受其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所展现出的执着精神与可贵品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科技报国的远大抱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

  注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组织与呈现内容

  青少年科普图书具有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特点,能够使复杂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成就变得形象直观,引起学生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作为“大思政”教材体系的组成部分,主题科普图书在思政教育方面更应当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要在思想内容上深刻,还要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提升育人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图书要贴近青少年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情感需求来选取素材、组织材料、选择故事、裁剪内容,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相统一。例如,在素材选取上既要深入挖掘老一辈科学家的“一生一事”,又要细致刻画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勇当先、集智协作的群体形象,塑造多元、立体的科学家形象。在材料组织上从科学家的日常小事入手,讲述他们真实生动的感人故事,在平凡之中彰显伟大,将宏大、抽象的科学家精神具象化、生动化。

  打造反映新时代伟大科技成就、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主题科普读物,能够向学生充分诠释“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助力“大思政”教材体系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4BIBF现场/集团
   第03版:专访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优案推介
   第09版:综合
   第10版:2024BIBF现场
   第11版:2024BIBF现场/论坛
   第12版:2024BIBF现场
   第13版:2024BIBF现场
   第14版:2024BIBF现场
   第15版:2024BIBF现场/中外交流
   第16版:2024BIBF现场
   第17版:分销新视野/书业非书品经营研讨会
   第18版:分销新视野/书业非书品经营研讨会
   第19版:出版报道/案例解读
   第20版:出版报道
   第21版:阅读/访谈
   第22版:2024BIBF现场
   第23版:业者论坛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打造精品主题科普读物 助力“大思政”教材体系建设
大国之音:治乱之道在于“制”
提升教材出版编辑力的有效路径
北京易诚通牵手广州开心文化打造集团级决策分析服务平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业者论坛23打造精品主题科普读物 助力“大思政”教材体系建设 2024-06-28 2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