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业者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教材出版编辑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编辑力 教材出版 路径

  ○周 觅

  教材的出版质量,取决于多元因素,其中责任编辑是其核心。责任编辑既是教材书稿进入出版流程的第一读者,也是出版前进入学校和社会流通的最后一个把关人,因此,随着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不断进步,对“把关人”的编辑力提出更高要求。所谓编辑力,指编辑在从事具体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笔者在教材出版实际工作中认识到,编辑提升“三力”是保证教材出版质量的有效路径。

  政治鉴别力 政治鉴别力是出版物政治导向的保证。我们出版的教材,每一门课程的设置、教材所授内容,其目的都在于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三观、专深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这种特性决定了教材编辑具备政治鉴别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确保教材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导向正确。

  政治鉴别能力表现在思想上,要有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思维和法制思维,提升对意识形态内容的敏感度与鉴别力。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是责任编辑在教材出版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底线。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涉及图书内容导向,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出版管理条例》《地图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等规定和条例。其中的相关内容是需要我们时时牢记的,典型者如《出版管理条例》(2020修订版)明文规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因此编辑要学好与意识形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党在现阶段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鉴别力。明确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则和边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不过线、不越界,并将之作为判断教材思想是非和编辑加工书稿的准绳。

  表现在具体审稿环节,要从教材细节上进行判断,防微杜渐。有些选题政策性很强,涉及的内容非常敏感,按规定专题报批;逐行逐节判断书稿,特别关注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宗教、党史军史、涉台涉疆等政治性和敏感性问题。常见的如在教材中涉及的地图问题,含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或者范围地图需要上报审批;判断教材内容是否存在“三俗”问题,是否存在比较偏激的论断,是否需要对语调、语气以及相关内容进行处理。

  编辑加工力 编辑加工是整个出版流程的重要环节,是具体操作层面。责任编辑应针对师生和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对教材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技巧的加工;另一方面善于抓住重点问题,及时沟通协调各环节,要加强如下能力的培养。

  一是专业学习能力。责任编辑一方面需要立足本职,学习编辑理论,建构编辑素养,即研编辑之学,尽编辑之职,修编辑之心;另一方面深化专业学习,具有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并了解相关学术问题、教学动态,解决教材中的问题:概念、定义是否明确,有无歧义;引用的有关定理、原理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准确;知识是否陈旧。编辑无法把握的、专业性强的内容,应虚心向作者请教,或者通过请教专家、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求证,避免知识性差错。

  二是编辑加工能力。教材的编辑加工,要用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思维和“锲而不舍”的行动指导和控制教材编辑加工全过程,并将这种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社会上不乏教辅图书为了争时间简化程序,导致错误百出。在审稿环节坚持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在初审过程中要将注意的问题逐项列出,明确告知二审三审需要重点审查的内容,并及时与作者沟通解决教材存在的问题。在编校环节,责任编辑作为文字操盘手,要使教材语言精练、条理清楚、逻辑严谨。同时,其内容和语言要符合目标读者的知识层次和阅读习惯,避免语言或过于深奥、晦涩难懂,或过于口语化。保证排版符合教材的整体定位,包括版式的设计、书稿篇幅的把控等。以“工匠师”的耐心打磨精品教材。

  教材营销力 出版社是企业化经营的文化单位,多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它既肩负传播人类文化知识和文明成果的重任 ,又以盈利为追求的目标。目前,教材大卖情况已经很少,要保持较高销售数量,一方面整个编辑群体要大力提升协作营销能力;另一方面个体编辑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要学习各种营销技能,不断提升营销能力,开拓营销渠道,这是教材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是强化系统化营销意识。教材编辑要具备系统化营销意识。影响经营战略实施的因素较多,如教材质量、出版社出版资源等。开发出版资源包括利用出版社良好的行业图书出版声誉组织高水平选题和优秀教材,建立一支能提供优质教材的高素质作者队伍,从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中挖掘有现实意义的选题等。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强化编辑选题能力、公关能力、竞争能力等,这些是保证实施营销策略的基础。

  另外,要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把每种教材的出版看作一个项目,充分考虑其价格、流通渠道、利润、市场美誉度、品牌塑造等因素,做好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等方面的管理,以实现成本和质量控制,提升经济效益。

  二是开拓营销渠道,实现绩效目标。普遍性需求带动书业火热的年代已远去,新媒体进一步催生了多样化、私人化、精准化的读者需求,营销呈现多元化和迭代更新趋势。编辑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开拓新的营销渠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教材的传播力。未来出版业的营销必定是切合消费点、与读者交互反馈、直接高效的营销组合系统。

  总之,教材编辑在提高上述“三力”的基础上,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文化立场和价值取向,强化责任意识,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教材精品,真正担负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教育使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2024BIBF现场/集团
   第03版:专访
   第04版:优案推介
   第05版:优案推介
   第06版:优案推介
   第09版:综合
   第10版:2024BIBF现场
   第11版:2024BIBF现场/论坛
   第12版:2024BIBF现场
   第13版:2024BIBF现场
   第14版:2024BIBF现场
   第15版:2024BIBF现场/中外交流
   第16版:2024BIBF现场
   第17版:分销新视野/书业非书品经营研讨会
   第18版:分销新视野/书业非书品经营研讨会
   第19版:出版报道/案例解读
   第20版:出版报道
   第21版:阅读/访谈
   第22版:2024BIBF现场
   第23版:业者论坛
   第24版:精品精荐
   第25版:中缝
   第26版:中缝
打造精品主题科普读物 助力“大思政”教材体系建设
大国之音:治乱之道在于“制”
提升教材出版编辑力的有效路径
北京易诚通牵手广州开心文化打造集团级决策分析服务平台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业者论坛23提升教材出版编辑力的有效路径 2024-06-28 2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