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婷婷
书籍作为人类浸润心灵、传承知识、获取经验的重要媒介,其分类越来越细致。作为基于幼儿及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而出现的图书类型,童书不仅要适应儿童发育特点,保持科学性、正确性,还要担当文化传承的角色。然而,满足这些条件的童书并不一定能成为畅销童书。那么,畅销童书应具备哪些条件呢?本文从选题开发、成品打造及营销推广3个方面进行探讨。
畅销童书选题的诞生
畅销童书选题的诞生离不开名家效应、时代潮流和另辟蹊径等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名家资源有限,潮流不断迭代,而另辟蹊径则增加了选题实操的难度。因此,关键在于选题内核。
畅销选题的核心在于长期满足大量阅读者的喜好。例如,《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作者上小学时期的真实经历,本更能引起成年读者共鸣,但引进中国后却作为儿童读物流行起来。其选题策划者从故事中看到了能长期满足大量阅读者喜好的潜质,提炼出故事内核,并通过封面宣传语击中人心,带动畅销。因此,在接触或涉及的选题中,编辑应扮演好“养珠人”的角色,尽量物尽其用,打造所谓的“沧海遗珠”。这要求编辑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选题策划能力,能够发掘具有潜力的选题,并通过精心打磨,使其具备畅销的潜质。
畅销童书成品的打造
畅销成品的打造是畅销书出版的关键环节。在打造畅销成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打磨、内容质量和装帧设计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畅销童书。
沟通为本 厘清思路
编辑是童书成品打造过程中的关键角色,需要与文字作者、图作者、装帧设计者等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图书内容质量。
与文字作者的沟通是保证图书内容质量的基础。童书作者思维成熟但行为浪漫,编辑需承担引导者和把关者的作用,通过直线交流方式,确保内容输出的正向反馈。例如,在策划畅销童书《一年级的小豌豆》时,编辑与作者的沟通很大一部分出现在文稿标注上。编辑首先将认为可以舍弃或增补的地方直接修订进去,发予作者,作者再在标注上直接回复。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加快文稿的进度和提高内容的质量。
在与图作者和装帧设计者的沟通中,编辑需扮演主导者的角色。童书中的图画与装帧相较于成人读物更为复杂,编辑需精准明晰地把整体定位传达给对方,并在指定框架内给予对方一定的自由度。同时,编辑需具备沟通技巧,平衡试错率,确保艺术创作符合图书定位。艺术创作归根结底是艺术家有话要说,画家是用他的画笔在说话。艺术创作的沟通中虽有碰撞,也有火花,但要让它成为锦上添花的花,别是燎原之火的火。
三审三校 添砖加瓦
三审三校制度,给图书出版工作打造坚实壁垒,编辑工作者在这不可动摇的规范下晨兢夕厉,是在打造自己的初心,也在为把一本书稿、一个选题打造成畅销爆品做铺垫。经验总是在日复一日出现的编校符号中渐渐积累,目之所及总是得,得于心,藏于思,用于行。这也是看稿的乐趣所在。纵观畅销童书的文本内容,定是经得起考验的。还有些时候,突然获得的奇思“怪”想,通过编辑加工,便成了奇思妙想;很多时候,那些畅销因子,往往藏在这样一点儿、那样一点儿的编辑加成工作中。畅销童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便处处藏着“机关”,没有编辑们“处心积虑”地给此书添砖加瓦、进行巧妙的编排、增设适宜的栏目,就算作者再妙笔生花,也呈现不出如此风貌,也许就失去了一个登榜畅销的机会。
项目落地 不可轻心
图书是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载体是图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让无形的信息成为有形的图书的重要转变条件。所以在项目落地之前,需谨慎考虑选择什么样的物体形式来表现要打造的图书。现今流行一种把外形做到极致的图书——玩具书,本质还是书,但已经超脱了常规的图书的样子达到玩具的效果,俘获了很多宝妈宝爸以及孩童的心。如乐乐趣童书策划的《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太空》系列,虽定价不菲,但依然成了畅销品。这些形式丰富的图书给我们以启迪:什么样的定位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如何在把控成本的要求下做到最合适,成了我们需要反复考量的事。形式服务于内容,所有这些不过是在呈现内核,借由令人愉悦的方式进入读者的视野。不是说形式不重要,相反,这层外衣很重要,有了得体的包装,才能让畅销变为一种可能。
营销至畅销
图书营销,从本质上说就是将书籍卖出去而获得一定的收益。收益好、收益大,即为畅销的标志。好的营销方式是送图书步入畅销之门的有力之手。
可书市间风云变幻之快,总令人意想不到。不往早了说,光这10来年当中的营销模式就变动很大。10年前,在少儿图书销售市场中,还是作家入校园带动图书销售兴起之时,《淘气包马小跳》《狼王梦》《同桌冤家》等图书就是靠一场场的入校活动畅销起来的。虽说这种营销模式不失为一种拼体力的活动,涉及作家、出版社、书店、学校(教育系统)多方配合,但着实为一种快捷有效的畅销方法,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销售渠道。销售市场如此运作了10来年,其间涌现了不少畅销儿童读物,不少优秀的少儿读物也借东风进入孩子们的眼帘,抛开营利目的,确实为丰富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活动愈演愈烈,其间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由此引发了不少社会关注,各方力量也慢慢设置不少门槛来降低负面影响,于是这个点对点的火热畅销时代终究还是渐渐冷却了。
时间来到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出现让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改变。图书销售方式改变的更是不在话下。从各渠道获得的近年图书销售情况来看,图书销售的主要渠道已经转为线上销售,传统电商和内容电商争相售卖,贡献了超过实体店很多的销售份额。我们在感慨变化之快的同时,也必须积极思考:网络销售为王时代的来临,除了营销和发行人员需要及时调整策略,我们的选题方向、图书装帧以及定价是不是也要适应网络销售做出相应调整,是否有针对网络销售的版本以应对成本的挤压等等?
近两年的童书市场又有了新变化,以打造IP为主导的畅销书接连浮出水面。IP实质就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用户的情感承载,或者说是在创意产业里面,经过市场验证的用户需求。又回到开头所谓的畅销原因是能长期满足大量阅读者的喜好这一表达。畅销IP童书爆品就是靠着这样一茬一茬地情感粘连,影响力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以“拇指班长”系列图书为例,该作品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打磨已经成功打造出深受读者喜爱的IP形象。通过动画视频、文化节目、文创产品等多种形式的开发和推广,该IP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并带动了图书销量的持续增长。这种IP化运营的模式为童书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商业模式。
然而,IP化运营并非易事。在打造IP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以及形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等方面的打造。同时还需要注重与读者的互动和反馈以及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地打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商业价值的IP形象并推动童书市场的持续发展。
时间在继续,变化也在继续。我们需要雕刻打磨童书中的畅销因子,既统一又多变。统一的是用真心、细心、耐心以待;多变的是以全局、布局、时局为观。而不变的是我们做书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