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靳艺昕
有一位做语文老师的母亲,张嘉楠从小就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他的语文成绩也一直遥遥领先,高考时更是取得了语文单科全省第五的好成绩。他说,“语文能力的核心绝非死记硬背,而是建立在深度阅读与思维建构之上”。
步入工作岗位后,张嘉楠通过大数据分析了全国10万份语文试卷,发现80%的阅读失分源自“浅读式答题”,许多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却收效甚微,还有许多学生只知套公式却不懂解文意。自此他开始深耕中学阅读理解教学,这个选择既与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也源于他对语文教育的赤诚和热爱。
张嘉楠一直记得,2013年,在北京海淀黄庄的一间教室里,他和几个数学竞赛“尖子生”的对话。“他们能解微积分,却读不懂散文,这成为我教学研究的转折点”,张嘉楠意识到,阅读理解必须打通“技法”与“心法”。此后,结合10余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他融合古典文论“批注法”与现代认知心理学,首创了“阅读满分四步法”——认题型、记公式、精读文章、圈画批注。这套方法论帮助不少学员实现了自我提升,比如2021年北京中考时,他带出了7位语文单科满分的学生。
48小时极限增补知识导图
当有了成熟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张嘉楠希望打造一部中考阅读领域的“思考型实战教辅”,这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做颠覆性教育产品”的理念不谋而合。《中考阅读没有秘密》创作历时3年,张嘉楠将其在10多年教学中积累的数千个典型课例、数万份批注笔记去粗取精,颠覆性地重构为“阅读批注课”的课程素材。又用1年时间与编辑团队深度打磨,只为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教师大脑中的文本解码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特别组建了专业的编辑审读团队,确保这套方法论既符合课标要求和认知科学性,又能好学好用。
张嘉楠在《中考阅读没有秘密》中提出“阅读满分四步法”,也就是认题型、记公式、精读文章、圈画批注。他进一步解释道,中学阶段的阅读理解不单是记公式就能解决的,记公式只是四步中的一步。认题型和记公式如同武学中的武术套路,也就是“外功”,它们提供了答题的方向与技巧;而精读文章和圈画批注才是“内功”,通过深入文本捕捉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而精准作答。“内功”“外功”都要具备,缺一不可,才能在语文的阅读考试中无往不利。
《中考阅读没有秘密》的出版,突破了物理距离的限制,让全国范围的学生都能了解和掌握中考阅读的奥妙。该书预售3天即实现了7000册售罄,“双11”期间跻身“京东教辅榜TOP4”,出版1个月后位列“京东教辅好评榜TOP1”。有学生致信表示,按书中方法精读2个月后,语文成绩从92分跃至137分,甚至连政治材料题都获得了满分,这正是张嘉楠所追求的“以阅读赋能全科”的教育愿景。
回忆起图书编辑和出版的历程,张嘉楠记忆犹新。首先,怎么体现思考性教辅,怎么让学生清晰看到教师大脑中的文本解码过程?张嘉楠和图书编辑多次深度讨论,稿子一改再改,比如用圈画的形式,在批注示范中加上明确的步骤,以及在参考答案中加上采分点提示。经过十几版修改,图书初步定稿并排版完毕后,张嘉楠又有了增加“五老师碎碎念”和“五老师课前语”模块的灵感。“本以为责任编辑可能会不同意,没想到他认真听取了我的想法,并爽快答应返工重来”,张嘉楠深受鼓舞。
最终,经过多轮增补修改,书稿定稿并准备印刷时,张嘉楠想到中考学子们的分秒必争,又加班加点做出了一张详细的知识导图——《中考阅读知识地图》,希望方便学生检索和复习使用。责任编辑看到这个文件时吓了一跳,但还是第一时间快速组织团队,用48小时完成了审校和排版工作,使这份知识导图跟着图书如期出版。
还原教师带读批注全过程的实战教辅
自2017年起,全国统一在初中阶段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但目前各地中考试卷并不统一,张嘉楠考虑到全国中考命题特色各异的现状,在编写图书时确立了“抓纲靠本、兼容差异”的原则。第一,基于全国课标和统一教材,聚焦底层逻辑。张嘉楠曾做过一项关键的教学研究,他横向比对了全国28个省份的数百份中考试卷,发现阅读能力考查维度高度统一。因此,书中题型设计紧扣课标要求的“理解、分析、鉴赏、探究”四大能力层级设计,确保学生掌握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底层逻辑。第二,用真题大数据构建动态模型。对此,张嘉楠开发了一套“考点热力地图”。例如浙江卷近年“双文本对比阅读”占比上升至18%,而河南卷“传统文化类文本”连续5年超25%,他便在书中设置“多文本批注联动训练”和“传统文化类文本精读”专题练习,用弹性模块兼容地域特色。第三,跨越区域壁垒,强化迁移能力。张嘉楠认为,尽管考试方向多元,但中考阅读的本质是“用同一把钥匙开千把锁”,破题步骤和迁移能力可以在书中得到强化训练。
《中考阅读没有秘密》与其他中考语文、中考阅读理解相关的教辅有何区别?张嘉楠介绍说,当前市面上的教辅多为题集汇编,或为答题模板,他一直想写一部带有思考痕迹的实战教辅,不仅呈现答案,更要还原教师带读批注的全过程,“希望用‘思维可见化、训练实战化、能力迁移化’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突破阅读理解”。
相较于初中分阶段的阅读教学,中考阅读教学有哪些特点和要点?张嘉楠将中考阅读教学的核心特点概括为“三重统一性”,分别是能力考查的统一性(全国课标对“文本解码力”“逻辑整合力”“审美鉴赏力”的明确要求)、命题框架的统一性(四大题型占卷面分值超85%)、提分规律的统一性(从套路化答题到深度精读的进阶路径)。
不过他也强调,在具体教学中需把握两大要点。一是破除阶段割裂,建立能力锚点。初中日常教学侧重单篇文本解读,而中考阅读要求在陌生化文本中快速调用策略。二是平衡应试刚需与素养渗透。中考阅读的提分关键,在于让机械训练升维为思维习惯。
《中考阅读没有秘密》精准覆盖三类学生群体。一是“基础薄弱型”(90分以下),书中“认题型+记公式”模块,能快速搭建答题框架,避免“读不懂也不会答”的困境。二是“瓶颈突破型”(100-115分),通过“内功”章节的《子夜》《残匾》等复杂文本精读,破解“答得多却不得分”的迷思,尤其适合卡在“赏析题语言空泛”“作用题遗漏要点”的学生。三是“全科赋能型”,书中“圈画批注法”已衍生出“政治材料分层标记法”“历史文献关键词速抓法”,曾有学生用此法将文综成绩提升了52分。
让教育能量流动到最需要的土壤中
除了图书作者的身份,张嘉楠经常到各地中学授课,也常在网络平台发布与阅读教学相关的视频。他说,知识分享的多元渠道如同教育毛细血管,各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位价值,他希望做到“全域渗透、精准滴灌”,让不同形式的教育能量流动到最需要的土壤中。
首先,通过图书构建系统性认知骨架。他认为,作为知识沉淀的战略基地,图书的价值在于体系化与权威性。《中考阅读没有秘密》中设计的“中考阅读满分四步法”,能将零散的答题技巧整合为好学好用的认知操作系统。其次,通过网络视频打造动态学习场景。短视频平台是教育游击战场,其核心价值在于即时性与裂变力。张嘉楠将他的抖音和视频号账号内容定位为“急救包”式知识胶囊,比如“期中/期末考试到底考什么”“考场作文万能开头/万能结尾”等。这些免费内容可触达全国数百万学生,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学生受益颇多。最后,通过线下授课激活深度思维碰撞。走进中学课堂的价值在于沉浸感与个性化,以及高强度互动。
张嘉楠相信,这三种渠道绝非割裂,而是形成了“输入—转化—输出”的闭环。第一种闭环是,学生观看线上小视频“种草”批注法,再从图书中获取训练体系,最后借助线下课程解决个性化问题。第二种闭环是,当学生读书卡壳时扫码看视频讲解,学生的课堂批注作业被选入图书再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一环是视频评论区的提问反向迭代课程设计。
当张嘉楠收到贵州山区学生手写的《玉兰花香》批注笔记,当直播间里家长自发组织精读打卡社群,当《中考阅读没有秘密》被学校老师选作必读书目……
这些瞬间让张嘉楠感慨道:“教育创新的本质,不是选择某种媒介,而是让知识像空气一样,自由充盈在每个渴望成长的灵魂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