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出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引用 [1]. 强化“轻阅读”与“深探索”的融合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5-05-23(07).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书上市3天,单册实销超6000册
强化“轻阅读”与“深探索”的融合

  ■轻读文库相关负责人

  轻读文库近期推出北村薰的“圆紫大师与我”系列,作为轻读文库S文库(悬疑文库)首套产品亮相。该套书作为日常推理的开山之作,也是继2008年台版引进后大陆首次完整引进全6册(含台版没有引进的《太宰治的词典》),填补了对日本日常推理类型作品出版的空白,尤其吸引年轻读者和日系文化爱好者。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融入日系简约美学,与北村薰的细腻文风形成呼应,被读者称为“今年颜值最高的推理小说”。上市3天后,该系列单册实销超6000册。这个系列在10年后依然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除了北村薰的影响力以外,也离不开我们从签约选题到装帧设计,再到上市营销的每一步努力。

  结合年轻群体消费趋势考量品牌“属性”。做轻读文库的初衷是想面向新世代年轻群体打造一个文化潮牌。在结合当下年轻群体的消费趋势去考量品牌“属性”时,“轻量化”成为了首选——品牌主张轻量化、产品形态轻量化、内容轻量化。顺着这个思路,发现“轻读”还能“向上兼容”,心态年轻的人都能聊到一块儿的感觉,所以就主打“年轻态”。

  团队除了去日本实地探访,在国内的书店,包括公司内部都做过很长时间的调研,光开本采用的形式就经过了半年多的研究和测试,最终确定使用日本三种主流开本中的“新书”,比口袋本稍微细长一些。内文用纸也参考了文库本的纸张,我们在国内选择了道林纸,这种纸比较轻薄,稍呈米黄色,平滑度很高。轻读文库的书有了在开本、重量上比较轻的条件。当下文库本的出版热反映了年轻人看不进书但又想看书学点知识的心态,市场还需要培养,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火。

  目前,国内的文库本大多应集中于公版书或者经典书,比如陀思妥耶夫斯、莎士比亚和鲁迅等。其实,轻读文库和很多文库本不是一种风格,因为轻读文库现在的品类很多,足足有50个品种,所以读者一定能在这些书中找到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从我们的经验来说,轻科普是很适合做文库本的类型。比如轻读文库目前已经上市的系列共有5个,分别是TQπNS。N文库中有很多自然轻科普选题,尤其是盛口满的《就在身边的自然观察图鉴》《动物尸体的博物志》和《橡子之谜》已成为现在年轻人公园20分钟的必备图书。T文库(通识文库)则涵盖了数学、建筑和艺术等学科的轻科普,如《哲学的100个基本》经常霸占线下销售榜单的前10名。碎片化阅读时代,1~2小时可以读完的轻科普读物能很好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Q文库的每种书聚焦一个读者最好奇的问题,实用性与话题性兼备,如《为什么父母这么烦人?》《怎样才能写好文章》,通过漫画或短篇问答形式降低阅读门槛,单册页数严格控制在160页以内。

  从系列命名开始,我们就在搭建“轻读宇宙”的认知框架。封面采用大写字母标识,如Q文库封面醒目的亮黄色“Q”字,强化视觉记忆点。内容策划上轻载体,深价值,在短篇幅中嵌入知识密度;定价及售价等“反价格战”的态度,都在传递品牌价值。未来,我们计划推出原创α文库系列,进一步强化“轻阅读”与“深探索”的融合,让文库本从“缩小版图书”进化为“知识生活方式的入口”。

  文创+创意玩法,让阅读更“轻松”。2024年,轻读文库刚面世时,我们结合已出版产品推出系列文创,包含餐具、钛杯和书衣等。后续还根据不同图书种类,做了一些小文创。随着图书品类增多,我们在年底推出一款图书盲盒——轻读便当。当时正值北京图书订货会,也是轻读文库正式亮相1周年。我们想围绕“轻”做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第一时间想到了“轻食”。它就像轻读文库的书一样轻松、零负担。很多用户初次接触轻读文库时可能有点眼花缭乱,不知道挑哪本好。这时,盲盒便当就是很好的入门方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经典公版书的文库本,营销发力点主要是装帧、赠品的差异化。但我认为,文库本最重要的还是尺寸和便携性的平衡。轻读文库所有图书均采用日本的“新书判”32开瘦长开本,用70克顺纹道林纸,纸质柔软,每册书的平均重量不超过250克,纸张颜色也更柔和,搭配适中的字号和间距,满足读者护眼需求。可能这种纸比较少见,经常被误认为是轻型纸。因此,要再次强调我们不是使用的轻型纸。装帧设计方面,轻读文库也保持统一性:采用知名设计师马仕睿的封面和装帧设计。设计审美统一,读者才会有购买和收集的需求。

  对于轻读文库来说,最难的还是打开市场的那段时间。外界的不确定性、质疑声、观望态度以及如何培养消费者的习惯,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但好在我们坚持下来了,轻读文库也逐渐打出名气,越来越多人爱上轻读文库这种形态,也开始培养带一些小开本图书出行。目前,轻读文库还在上升期,但市场大盘逐步下行。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发展,所以,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行业的方向,但我们依旧对图书市场保持乐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出版社
   第0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集团产经
   第04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05版:业者论坛
   第06版:出版专题
   第07版:出版专题
   第08版:中国好书
   第09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0版:分销新视野
   第11版:分销新视野
   第12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3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优案推介
   第14版:分销新视野/创新营销人
   第15版:分销新视野/营销金案
   第16版:国家出版基金专题/广告
   第17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18版:营销现场/东北书博会
   第19版:世界出版
   第20版:中国好书/广告
   第21版:中国好书
   第22版:出版专题
   第23版:出版报道
   第24版:中国好书/综合
   第25版:阅读/国际博物馆日专题
   第26版:资讯
   第27版:业者论坛
   第28版:精品精荐
   第29版:中缝
   第30版:中缝
出版业瞄准便携阅读潮
靠口袋本在公版书红海突围,我们如何做?
让读者以一杯奶茶的价格获得思想养分
强化“轻阅读”与“深探索”的融合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专题07强化“轻阅读”与“深探索”的融合 2025-05-23 2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